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5年03月19日

磻溪镇高坝村:

智慧养鸡“孵”出致富“金蛋”

本报讯 (通讯员 杨洁茹 杨菊梅) 在群山环抱的剑河县磻溪镇高坝村蛋鸡养殖场,每日可产出上万枚鸡蛋,而这里却只有几个管理人员。近日,笔者来到高坝村蛋鸡养殖场,只见一层层鸡笼排列整齐、干净整洁。1名鸡“管家”、2名分拣工、2名清运工就是养殖场的全部人员。智能化养殖设备让蛋鸡住上了恒温房,自动化的投料、喂水功能,让养殖工作变得省心又省力。

“这个投料槽上面的绞笼会自动分散装料,一按电钮,饲料就直接往前面输送,给鸡喂料。”随着养殖场技术员石学炎轻按遥控器,智能喂料系统迅速填满料槽,17000多只鸡竞相觅食。

往鸡舍深处走去,并没有明显的异味,这得益于智能化的鸡粪清运和通风换气设备,传送带及时将鸡粪清除,经过发酵处理后,这些鸡粪可制成有机肥,实现循环利用。

“有了这套全自动的环控系统之后,有温度保证、湿度保证、通风保证,鸡在这样的环境下,能很好地生长,产蛋率也高。”石学炎告诉笔者。

一组机器搭配一块显示屏,构成了鸡舍的 “智慧大脑”。作为养殖场唯一的“管家”,石学炎只需定时查看设备运行情况,就能轻松管理整个养鸡场。

另一边,一枚枚个大新鲜的鸡蛋“坐上电梯”如水流般缓缓流动,传送带的尽头,工人们熟练地对鸡蛋进行分拣、装箱、打包。

“在这里捡鸡蛋很轻松,有机器帮忙,我们一天可以捡40箱。”工人石月仙说。

智能传输系统把鸡蛋从鸡舍轻松送到分拣工人手中,日均处理鸡蛋的效率是传统养殖模式的5倍,同时鸡蛋破损率也大幅降低。

“全自动的设备,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也提高了养殖场的经济效益。”石学炎说。

据悉,高坝村蛋鸡养殖项目由村合作社负责实施,采取“政府+公司+党支部+村集体”的模式集约化管理,从去年8月份进入丰产期以来,目前日产鲜蛋可达1.6万枚,总产量约350万枚,产值超200万元。并且通过“保底分红+效益分红”的利益联结方式,促进当地群众600余人持续增收。

“合作社会把每年的盈利资金,拿出一部分给全体村民分红,剩余资金则用于村合作社发展。下一步,我们将扩大养殖规模,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壮大村集体经济。”高坝村驻村第一书记张黎说。

近年来,剑河县以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引导农业产业向集约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科技在养殖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像高坝村这样的智慧养殖场,正在剑河的群山之中不断孕育而生。

--> 2025-03-19 磻溪镇高坝村: 1 1 黔东南日报 c288537.html 1 智慧养鸡“孵”出致富“金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