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5年03月21日

总书记的这些话贴心暖心增信心

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

——习近平向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 2013 年年会致贺信

现在,PM2.5、空气质量直接关系百姓的幸福感了,将来贵州可以卖“空气罐头”。

——2014 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贵州代表团审议时指出

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走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之路。

——习近平向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 2018 年年会致贺信

绿水青山中 百姓笑脸美

○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瑶

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

——习近平向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致贺信

现在,PM2.5、空气质量直接关系百姓的幸福感了,将来贵州可以卖“空气罐头”。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贵州代表团审议时指出

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走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之路。

——习近平向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8年年会致贺信

初春时节,黔贵大地生机勃发。

毕节市赫章县海雀村,万亩林海松涛阵阵,林业碳票将这里的好空气变现;铜仁梵净山脚,清冽的甘泉经过现代化工厂加工,变成一瓶瓶农夫山泉天然饮用水,销往全国各地;遵义赤水河畔,世界酱香白酒核心产区正以绿色“智”造,为传统酿造工艺注入时代酱香……

当生态资源发生价值裂变,一个个跃动的“绿色音符”在黔山贵水间奏响绿色发展协奏曲。

六盘水市摄影爱好者聂康的镜头里,记录了这座城市近20年的点点滴滴变化。照片中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晚霞落日成为“常客”,见证着当地生态环境越来越好。

曾经的“江南煤都”六盘水是一片灰蒙蒙的景象。淘汰落后产能、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建设智能监测网络……近年来,城市久久为功开启壮士断腕般的转型,天空重现“凉都蓝”。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贵州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贵州牢记嘱托,始终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为引领,持续推进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历史性改善。

贵州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生态之美迸发出绿色发展之势。2024年,全省绿色经济占GDP比重达48%,林业产业总产值达4654亿元。

在贵州,绿水青山不仅是自然珍宝,更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优势不仅是发展底色,更是最强劲的发展动能。

如今的贵州,推窗见绿、出门见景,已成为人民群众生活的日常。当发展与生态实现共生共荣,绿水青山中,人民群众的笑脸就是最美的风景。

贵州发展大数据确实有道理。

——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指出

共同把握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机遇。

——习近平向2019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致贺信

数字化浪潮里有民生温度

○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李姗

贵州发展大数据确实有道理。

——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指出

共同把握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机遇。

——习近平向2019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致贺信

当前,正值国产动画电影《哪吒2》海内外热映,这部已斩获151亿票房的动画电影,40%的渲染任务使用了贵安超级计算中心的算力资源。“十年磨一剑”,构建大数据产业链。贵州围绕算力、赋能、产业三个关键,推动数字生产力加速形成,数据活力加速迸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到贵州考察,都十分关心数字经济发展,要求贵州“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做强做优数字经济”,并在2018年、2019年两次向数博会发来贺信。

算力的革新不仅加速了文化创作,更颠覆了贵州传统行业的生产模式。过去,电力巡线员须翻山越岭,负重徒步,攀爬百米铁塔带电作业。如今,3至4名工作人员在南方电网的贵州智能作业中心,通过大模型驱动“AI无人机”,就能完成全省5.5万公里输电线路的自主巡检工作。

依托凉爽气候、稳定地质和丰富能源,华为云、中国移动等智算中心相继落地运营,贵州建成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如今,贵州有48个全国重点数据中心,总算力规模超63Eflops,约占全国算力总规模的23%,是全国智算资源最多、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

数字化浪潮奔涌,不仅提升了企业生产效率,也提升了百姓幸福温度。

贵阳市第六人民医院肾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孙少媛每天开启“门诊系统+住院系统+39AI医生”三屏联动模式已成日常。“全面评估诊断”模块使单次会诊缩短10至15分钟,为群众看病带来更多福音。

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在贵州省政务服务中心,市民张琳欣办理公积金贷款时忘带结婚证,工作人员通过公共数据共享平台调取电子结婚证,10分钟就完成审核。

“贵州需要持之以恒把发展智算产业、培育智算生态作为战略方向抓下去,坚定不移打造‘贵州算力’品牌。”省大数据局党组书记、局长朱宗尧表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不能落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一个民族也不能落下。

要积极发展乡村产业,方便群众在家门口就业,让群众既有收入,又能兼顾家庭,把孩子教育培养好。

——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强调

有党和政府的支持,希望乡亲们的幸福生活更上一层楼,把乡村振兴做得更好,把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得更好。

——2025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指出

让好产业暖进群众心窝里

○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梁圣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不能落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一个民族也不能落下。

要积极发展乡村产业,方便群众在家门口就业,让群众既有收入,又能兼顾家庭,把孩子教育培养好。

——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强调

有党和政府的支持,希望乡亲们的幸福生活更上一层楼,把乡村振兴做得更好,把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得更好。

——2025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指出

当春日的晨光漫过白粉墙的刹那,遵义市凤冈县进化镇临江村百亩油菜花海陡然苏醒,金色波涛自青瓦白墙的院落奔涌而出,漫过石砌的堡坎,漫过雕花的窗棂,在层层梯田间翻卷成光的漩涡。

春日的早晨,贵州香临三新水稻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龚德琴踩着露珠走进合作社的打米车间,熟练地启动机器进行大米加工。轰鸣的加工流水线尽头,大米特有的清香漫过车间门槛,与门外油菜花的芬芳撞了个满怀。她捡出几粒未脱壳的米粒,自豪地说:“看,这机器会自动筛选大小,品质差的直接淘汰掉。”

“去年仅合作社销售的大米总金额就有90多万元,现在稻田里种的是油菜,油菜收了又可马上种水稻。”龚德琴介绍。

在临江村的另一头,地里的蔬菜则通过互联网攀上了“好亲戚”。主播拿起刚摘的白菜对着镜头吆喝,菜叶上的露珠在手机屏幕里碎成点点星光。机耕道上,一筐筐绿油油的蔬菜正带着泥土芬芳,装进转运的小三轮里奔赴百姓餐桌。临江村驻村第一书记张艳君说:“村里很多农特产品都是通过直播带货卖出去的,价格还不错。”

当传统水稻装上“生态胚芽米”的“芯片”,当玫瑰花蕾化作花茶与护肤品,这片热土上的每株作物都在讲述着产业兴旺的故事,跨山越海叩开粤港澳市场的大门。近年来,临江村的产业发展呈现多点开花的态势,茶叶、水稻、烤烟、玫瑰、果蔬,肉牛竞相发展,通过引进培育茶叶加工、大米加工、玫瑰加工、甜茶加工、渔具厂、面条厂等经营主体,产业链不断延伸。

“前几天,习近平总书记在黎平考察时勉励大家,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把乡村振兴搞得更好。”张艳君说:“殷切嘱托牢记于心,我们要让好产业暖进群众心窝里,长在乡村土地上,让大家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2024年贵州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109.12亿元,迈上了“5000亿”的新台阶,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产值增长4.2%,进一步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强劲动能。从这个小山村远眺开去,全省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势头正劲。

特色苗绣既传统又时尚,既是文化又是产业,不仅能够弘扬传统文化,而且能够推动乡村振兴,要把包括苗绣在内的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好、发展好。

——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黔西化屋村考察时指出

民族的特色,很古朴也很时尚。

——2025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黎平肇兴侗寨考察时指出

侗乡琴匠的创业弦歌

○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黄若佩

特色苗绣既传统又时尚,既是文化又是产业,不仅能够弘扬传统文化,而且能够推动乡村振兴,要把包括苗绣在内的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好、发展好。

——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黔西化屋村考察时指出

民族的特色,很古朴也很时尚。

——2025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黎平肇兴侗寨考察时指出

3月19日清晨,黔东南州黎平县肇兴侗寨薄雾轻笼,如诗如画。肇兴镇上寨村的黔东南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侗族乐器制作州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陆东辉哼着歌,踏进制造侗族琵琶和牛腿琴的工坊内,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那天的情景让我终生难忘,现在心里还是很激动。”和记者说话间,陆东辉动作娴熟,木屑在空中飞扬。

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肇兴侗寨考察。在暖意融融的火塘旁,总书记与村民代表围坐谈话。陆东辉向总书记汇报了自己回乡创业的经历,2017年,他回到家乡开办制作工坊,从第一年收入不到3万元,到去年一年收入36万余元。“总书记听后十分高兴,这让我备受鼓舞。”陆东辉说。

儿时,长辈们在鼓楼、花桥唱歌弹琴,耳濡目染下,陆东辉也爱上了弹奏各类民族乐器,尤其是侗族琵琶。长大后,陆东辉外出务工,仍一直惦念家乡的传统技艺。但随着侗族琵琶工匠相继离世,会这项传统制作工艺的人越来越少。

他利用业余时间,以寨上一把祖传侗族琵琶为教材,经过数年摸索,终于掌握了琵琶的制作工艺。为突破传统乐器音域局限,陆东辉还遍访民间乐器制作师傅学习,结合现代吉他的制作工艺,使侗族琵琶从只能演奏侗族歌曲,到能演奏不同曲风的歌曲。

2017年,陆东辉毅然决定回乡创业,开办制作工坊。几年间,他的工坊名声渐起,订单也从省内拓展到省外,制造的乐器在贵州、广西、湖南的侗族聚居地非常受欢迎。

“总书记说,民族文化一定要传承好、保护好。这句话让我们更有信心,也更坚定了传承民族文化的决心。”陆东辉说。

着力推动绿色发展、人力资源开发、体制机制创新,努力把毕节试验区建设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示范区。

——2018年7月,在毕节试验区建立3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对毕节试验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以新发展理念书写 高质量发展答卷

○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谢朝政

着力推动绿色发展、人力资源开发、体制机制创新,努力把毕节试验区建设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示范区。

——2018年7月,在毕节试验区建立3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对毕节试验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为了迎接即将开启的杜鹃花季,这些天,毕节市百里杜鹃管理区鹏程街道桥头社区又进入忙碌时节。“届时大量游客蜂拥而至,只有做足准备才能提供更好的服务。”正忙着准备食材的“小桥流水人家”农家乐老板黄天庆说。

近年来,百里杜鹃管理区结合自身资源优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发展观光游览、避暑旅居、温泉康养等旅游业态,2024年接待游客769.76万人次,让当地群众端稳“旅游饭碗”。

百里杜鹃管理区是毕节儿女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紧扣“绿色发展、人力资源开发、体制机制创新”三大主题,勇闯示范新路,以新发展理念书写高质量发展答卷的生动缩影。

以绿色发展为引领,毕节市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绿色发展为底色、转型升级为特征、质量效益为内涵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数据显示,毕节市,新能源发电量连续9年全省第一;2024年林下经济实现产值146亿元,增速112.64%、全省第一。

围绕将“人口红利”转化为“人才红利”,毕节市全力推动人口数量结构优势转化为人力资源质量优势,通过实施人才“引育用留”四大工程,人才资源总量已提升至124.4万人,跃居全省第二。

毕节市统筹推进经济体制、社会治理体制、共建共享体制等重点领域改革,着力营造精简高效的行政环境、优质一流的营商环境、激先敦后的创新环境,不断增强吸引力和竞争力,成功引进中核汇能、大唐集团等20家500强企业。

党中央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笑还是哭。

——2015 年 6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遵义花茂村考察时指出

实实在在办好惠民利民实事

○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彭芳蓉

党中央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笑还是哭。

——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遵义花茂村考察时指出

不久前,家住遵义市红花岗区深溪镇的70岁患者王正高来到遵义市红花岗区人民医院,仅靠一张转诊单,就在短短10余分钟里顺利完成了从转诊到就诊的全过程。“还是党的政策好啊,方便了我们这些从乡下来的患者。”王正高笑着说。

这是我省在全国率先开展转诊中心试点中所取得的实效。2024年,国家出台政策强化首诊与转诊服务,贵州迅速响应,印发《贵州省第一批转诊中心建设试点方案》,明确以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为主体,推进转诊中心建设,提升医疗服务连续性。

近日,在黔东南州天柱县蓝田镇楞寨村,患有眼疾的86岁老人欧阳爱开心地接过了民政局工作人员送来的防走失智能手表和四角拐杖,幸福的笑容荡漾在脸上。智能设备为老人提供了一份安全保障,也让他的家人增添了一份安心。

2月24日,省民政厅联合省财政厅印发《关于做好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等群体集中照护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与2023年政策相比,此次《实施意见》对失能程度的规定更宽,新增低保范围内高龄老人,服务对象范围扩大。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近年来,贵州以人民的利益为重,以服务于大众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出台系列政策,实实在在办好惠民利民实事,以务实和高效政务服务回应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持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黔中大地上一张张幸福的笑脸,就是贵州增进民生福祉的最优答卷。

“中国天眼”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观天巨目、国之重器,实现了我国在前沿科学领域的一项重大原创突破。

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勇攀世界科技高峰,在一些领域实现并跑领跑,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强调

创新引领勇攀科技高峰

○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袁航

“中国天眼”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观天巨目、国之重器,实现了我国在前沿科学领域的一项重大原创突破。

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勇攀世界科技高峰,在一些领域实现并跑领跑,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强调

在黔南州平塘县克度镇的崇山峻岭间,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持续观天,探寻百亿光年外的射电信号。

3月17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强调,要强化创新驱动。谆谆嘱托,言犹在耳,把默默守护在“中国天眼”身边的科研人员思绪拉回到2021年春节前夕。

“当介绍到我时,习近平总书记说了句‘很年轻嘛’,一下子让我紧张的情绪平静了下来。”时隔4年,“中国天眼”总工程师姜鹏还清晰记得,习近平总书记在贵阳会见“中国天眼”项目负责人和科研骨干时的一幕幕暖心场景。

“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创新的殷殷关切让我们长期扎根一线的科研工作者深受鼓舞,勉励我们要以南仁东老师等杰出科学家为榜样,勇攀世界科技高峰。”姜鹏说,FAST工程团队始终牢记嘱托,全力保障FAST高效运行。

FAST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自正式开放运行5年多来,连续4年在中国科学院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运行年会中被评为年度优秀设施第一名;发现脉冲星数量突破1000颗,超过同一时期国际其它望远镜发现脉冲星数量的总和。

姜鹏说,团队目前正在攻关核心阵建设设计方面的关键技术,让FAST始终保持国际领先的竞争力。

创新引领,贵州科技创新正稳步前行。近年来,贵州聚焦“六大产业基地”“富矿精开”等重点领域需求,推动科技创新全方位服务高质量发展。2024年,贵州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首次突破50%,增幅排全国第7位;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首次超200亿元。

学生时代是美好的,同学们在这里积蓄奋发力量,每一寸光阴都很宝贵。

各行各业需要大批科技人才,也需要大批技能型人才,大家要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

——2015 年 6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寄语贵州省机械工业学校实训基地学生

产教融合培育技能型人才

○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张凌

学生时代是美好的,同学们在这里积蓄奋发力量,每一寸光阴都很宝贵。

各行各业需要大批科技人才,也需要大批技能型人才,大家要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

——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寄语贵州省机械工业学校实训基地学生

近日,在清镇职教城的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里,一场关于“智能制造”的青春实践课正在上演。该学院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黄俊风、张小旭、吕杨茗三人团队根据任务书的要求,将生产数据录入电脑,编程机械手臂动作,控制机械手臂精准抓取物品进行自动化生产,高水平完成技能展示。

黄俊风三人团队,曾凭借卓越的技能水平,一举摘取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金奖。

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贵州时走进贵州省机械工业学校(现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勉励青年学子:“各行各业需要大批科技人才,也需要大批技能型人才,大家要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

殷切嘱托,如春风化雨,为贵州职业教育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十年来,贵州牢记嘱托,深耕职业教育改革,培育出一批批“黔匠”人才,书写技能报国的时代答卷。

“学校始终牢记嘱托,积极构建‘大党建’引领、‘大思政’铸魂、‘大技能’立身、‘大文化’浸润、‘大科研’赋能的协同育人体系,奋力追求‘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实现出彩人生’的目标。”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党委书记熊星说。

以产促教,产教融合。10年来,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办学规模从2015年的7000余人发展到现在的1.1万余人,向社会输送大量技术技能人才,为贵州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学院依托“智能制造、智能装备、智能汽车”三大专业群,与吉利、比亚迪、奇瑞等企业深度合作,其打造的“1+3+N”产教融合模式被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列为典型案例。

如今的贵州,职业教育已形成“百花齐放”的格局,各类职业院校紧密对接地方产业需求,培育出一批“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本土人才。无数青年正用技能点亮青春,用匠心铸就未来。

要坚持为民服务宗旨,把城乡社区组织和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好,强化社区为民、便民、安民功能,做到居民有需求、社区有服务,让社区成为居民最放心、最安心的港湾。

——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阳市观山湖区金元社区考察时指出

社区“小服务”托起大民生

○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牟元媛

要坚持为民服务宗旨,把城乡社区组织和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好,强化社区为民、便民、安民功能,做到居民有需求、社区有服务,让社区成为居民最放心、最安心的港湾。

——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阳市观山湖区金元社区考察时指出

“加入社区商会,办事方便了,企业常规困难也能迎刃而解……”3月19日,记者走进遵义市红花岗区忠庄街道永和社区全周期生活服务中心,社区“两委”干部正耐心地为前来反馈诉求的辖区企业进行服务、解答疑惑。

永和社区党支部书记陈永琴告诉记者,在这个全周期生活服务中心,企业能一站式获得纾困解难、法律咨询、纠纷调解等服务,而居民也拥有了一处免费体验舞蹈、书法、美术以及进行图书借阅的温馨空间。

“我们社区由一个传统城中村演变成现代都市社区,有常住居民8000余人、中小企业200多家。”陈永琴坦言,曾经,社区因治理人手少,面对居民和企业的各类诉求,很难做到及时、全面地回应与解决。

“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为我们社区工作指明了方向。”陈永琴说。永和社区大胆创新,通过组建“永和服务商会”,成立“永和社区慈善基金”,借助“党建+商会+慈善”的基层治理路径,成功推动资源、力量、服务等触角不断向基层延伸,打通为民服务、为企解难的“最后一米”,让社区“小服务”,托起民生大幸福。

近年来,我省以全面加强基层基础“强双基”为契机,不断健全省市县三级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深化网格精细化管理,推动党群服务中心提质增效。各地社区党组织不断深化“党组织+网格员+联户长”基层治理体系,通过充分用好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新建社区健康驿站、卫生服务站、法律诊所等功能室,让环境更好,服务更优。

得知村里的白酒、火腿产业日益兴旺,有望带动更多群众脱贫致富,总书记非常高兴。总书记祝乡亲们新春愉快,万事如意,日子越过越红火,生活越来越幸福!

——2018年2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转达习近平总书记对岩博村乡亲们的新年祝福

彝家小锅酒酿出好日子

○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李佳琪

得知村里的白酒、火腿产业日益兴旺,有望带动更多群众脱贫致富,总书记非常高兴。总书记祝乡亲们新春愉快,万事如意,日子越过越红火,生活越来越幸福!

——2018年2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转达习近平总书记对岩博村乡亲们的新年祝福

“一个月下来有4000元左右的收入,家门口就能挣上钱,日子一年比一年好。”3月18日,在贵州岩博酒业有限公司酿造车间里,在这里已经工作九个年头的村民王稳琼说。

岩博村位于盘州市北部淤泥彝族乡藏龙山下,岩博联村党委书记余留芬带领村“两委”积极探索,创立村办企业——岩博酒业,将彝家传承的小锅酒发展起来,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村企合一,能人带动,人才强村,股份合作,共同富裕”的新路子。

2018年2月15日,除夕,岩博村的乡亲们收到了一份特殊的“春节礼物”——中共中央办公厅转达习近平总书记对岩博村乡亲们的新年祝福。

总书记的暖心话激励着岩博群众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如今,村里的传统酿酒作坊蝶变成年产5000吨的现代化酒企,并带动全村人均年收入从曾经的不足800元跃升至3.5万元,变成远近闻名的“示范村”。

依托生态资源和特色产业优势,岩博村形成以岩博酒业为核心,文化旅游、培训教育、研学康养等产业协同发展的模式,2024年累计接待游客14万人左右。

这两天,余留芬正带领村民为参展第112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做最后准备。“现在产业基础稳固了,一幅村美民富产业旺的乡村振兴图景正徐徐展开,如何把优势转化为胜势,让村民的日子更好更甜,我们还得铆足劲头干下去。”余留芬说。

--> 2025-03-21 1 1 黔东南日报 c289901.html 1 总书记的这些话贴心暖心增信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