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罗松 杨帆 通讯员 龙安涨) 3月20日,第3期全省村(社区)党员干部常态化培训举行,黔东南州组织7.14万余名党员干部通过新时代学习大讲堂,结合“三会一课”,以党支部为单位集中收看视频课程,扎实开展学习讨论。
在台江县施洞镇的岗党略村,党员干部齐聚一堂,共同聆听了来自铜仁市思南县三道水乡周寨村、黔西南州兴义市则戎乡冷洞村、黔南州都匀市小围寨街道马尾村、安顺市紫云县猫营镇黄鹤营村4位党支部书记的经验分享。他们分别从发展红薯产业,推动强村富民——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攻坚克难共致富,干群同心促振兴、发展集体经济,推动强村富民、“五步骤”化解矛盾纠纷,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等方面通过理论解读和案例分析的方式深入浅出地进行了讲述。大家听得认真并做好笔记,纷纷表示,这是一次难得的“充电”机会,对基层党员干部做好群众工作,带领群众致富也有了更深的感受。
课程结束后,岗党略村的党员干部们还继续围坐在一起,就刚刚完成的课程进行交流发言,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总结好的基层工作模式和集体经济发展方式。
“我作为一名党员,一名银饰锻造技艺非遗传承人,接下来,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让银饰技艺成为传播党的声音的‘红色刻刀’,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村民增收做出贡献。”台江县施洞镇岗党略村党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银饰锻造技艺传承人吴水根说。
同时,在凯里市上马石社区,50多名党员干部认真收看了由贵阳市观山湖区金阳街道金元社区、遵义市汇川区洗马路街道洗马社区、六盘水市钟山区黄土坡街道建设中路社区,以及铜仁市万山区丹都街道旺家社区等4位党支部书记带来的题为牢记嘱托,让社区成为居民最放心最安心的港湾、“五联工作法”建设“红色美丽楼栋”,激活基层治理末梢、“幸福好邻”一家亲,守望相助“邻”距离,以及让新家成为“心家”,守护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等做法经验的分享。让大家对社区党员干部做好社区居民群众工作的方法、理念有了更深的认识。
“作为社区书记,我将不断地强化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思维,积极组建有针对性的志愿服务队,将这些优秀经验和工作方法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来,用心用情地为易地搬迁群众服务。”凯里市上马石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张慧能说。
据了解,为切实做到应训尽训,全面覆盖,了解培训需求,提升培训质效,黔东南州委组织部加强协调调度,通过前期走访摸排,充分了解各县(市)村(社区)党员干部人数,并要求各县(市)、乡镇(街道)严格按照省委组织部的安排部署,精心组织实施,联系辖区村(社区)党员干部应参尽参,确保常态化培训工作有序有效开展。
通过此次培训,广大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到了发展好村级产业、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离不开党组织的示范引领和全力推动,也离不开居民群众的积极参与,让社区成为居民群众最放心最安心的港湾,党员干部要冲锋在前,用心用情为居民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要想方设法创新产业发展思路,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