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第一版)
黔东南州依托雷公山、月亮山、杉木河等优质生态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打造了13个森林康养基地,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7个,西江千户苗寨、肇兴侗寨将民族文化与生态旅游深度融合,剑河温泉获评“中国最佳温泉旅游目的地”。2024年全州共接待游客8704.6万人次,同比增长10.47%;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76.64亿元,同比增长11.51%。
此外,黔东南州还大力发展油茶特色优势产业、林下中药材产业,不断扩大产业规模,做大特色产业,打造山地绿色产品供应基地,产业“含绿量”不断提升。截至目前,全州油茶和林下中药材种植面积分别达180万亩和90万亩。
绿色产业释放生态红利。
“我们常态化开展巡河,现在水更清了,收入也更多了,每户能分到3000多块钱。”在施秉县白塘村,村支书龙润金算起了生态账。该村立足杉木河自然资源禀赋,建设了民宿,村集体年收入达到15万元左右。
天柱县发展“环境健康+”产业,成为贵州省唯一入选2024年国家环境健康管理试点的地区。
岑巩思州柚种植面积3.6万余亩,投产面积3.11万亩,年产量5.95万吨,实现年产值2.97亿元,促进1000多户农户持续增收。
……
2024年,黔东南州林下经济经营和利用林地面积超过740万亩,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80亿元。其中,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87.42万亩,培育了8家国家级示范基地,带动了53万农户,人均增收最高可达5000元。生态红利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民生福祉。
建设美丽乡村,让群众共享生态福祉。
麻江县龙山镇通过“村规民约+积分制”,实现垃圾日产日清。
施秉县杨柳塘镇,农家小院变身“微花园”“微果园”“微菜园”“微菌园”,宜居又生财,人居环境整治获群众点赞。
……
2024年,黔东南州扎实推进“四在农家·和美乡村”建设,持之以恒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贯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过程各方面。完成55个村环境综合整治和696个村的农村生活污水管控工作,全州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提升至50.1%。
黔东南州公益林面积有1289万亩,其中国家级758万亩、地方级531万亩。为提升林农的获得感、幸福感,黔东南州成立涉林直补资金问题集中整治工作专班,确保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及时、足额兑现。截至目前,全州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已发放47万户林农。
从“生态美”到“产业兴”再到“百姓富”,黔东南州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诠释着“两山”论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如今,锦绣黔东南大地的山水不仅是诗意栖居的家园,更是高质量发展的不竭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