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岑轩
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岑巩县立足自然禀赋与资源特色,通过“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多元联动”的协同机制,积极整合资源,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探索多元化产业发展模式,不断优化产业布局,推进产业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发展,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拓展农民增收渠道,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思旸镇:羊肚菌奏响“增收曲”
时下,岑巩县思旸镇桐木村“钱有”家庭农场种植的羊肚菌迎来丰收季,一朵朵羊肚菌如同雨后春笋破土而出,菌菇大棚菌香四溢,村民在公司技术员的指导下忙着采收、装运、烘烤羊肚菌,供应市场需求,种植基地一派人勤春早的繁忙景象。
“今年这个家庭农场种的羊肚菌,长势非常好,我们是采用防温性强的品种,温度适应力比较高。在技术方面由我们公司提供全程的技术服务,产品销售方面,我们采取订单销售,公司有自己的电商平台在网上销售。估计今年羊肚菌产量是很可观的,每亩可以达到500公斤,亩产值大约4万多元。”贵州菌都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员倪玉善介绍说。
据了解,羊肚菌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药食两用的菌类蘑菇,市场前景广阔。近年来,岑巩县通过引进农业企业,按照“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鼓励和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种植主体,大力发展羊肚菌、竹荪等食用菌产业,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带动周边村民增收。
种植户钱朝金原本是在外务工人员,看到发展食用菌产值高、效益好、见效快,近年来,他返乡创业开办了自己的农家餐馆,并成立“钱有”家庭农场,流转50亩土地建立食用菌基地,在公司技术员的跟踪指导下,种植竹荪、羊肚菌、赤松茸等,目前已初见成效。
“我之前在外务工,也做了六七年餐饮,现在看到菌子这个行业还可以,去年种了竹荪40亩,收入有30多万元。冬季我也试种了7亩羊肚菌,有菌都汇公司的技术员带领我一起做,产量非常高,效益还是可以的。”钱朝金说。
目前,该基地结合市场需求,依托公司技术及销售渠道,通过冬春两季发展羊肚菌、赤松茸,夏秋两季发展竹荪的轮作模式,确保收入不断档、四季菌菇香。建立食用菌种植、烘烤、销售全产业链,带动更多的村民撑开“增收伞”,鼓起“钱袋子”,拓宽致富路。
凯本镇:蜂糖李种下“致富梦”
蜂糖李凭借独特口感和高经济价值,成为多地农业发展的“新宠”。岑巩县凯本镇龙塘河村依托当地优越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大力发展蜂糖李种植产业,让其成为乡村振兴的“甜蜜名片”。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在凯本镇龙塘河村蜂糖李种植基地,村民们分工有序,正忙着挖坑、植苗、培土,随着一棵棵蜂糖李树苗在山间扎根,一幅丰收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我们从今年的1月开始实施该项目,总共种植100亩4000株,现在正在栽苗,一天有30多人务工,再有两三天就栽完了。”龙塘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军朝说。
蜂糖李口感似蜜、果肉脆甜,但对种植环境要求较高。龙塘河村光照充沛,昼夜温差大,加之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土壤,为蜂糖李提供了理想的生长条件。为抓住这一发展机遇,将自然优势转化为经济胜势,该村积极向上级部门申请项目资金,以岑巩县凯本镇小寨村股份经济合作为主导,全面实施蜂糖李种植项目。
据悉,该项目预计两年即可初见成效,届时,蜂糖李亩产有望达到800公斤。以当前市场20元每公斤的价格估算,100亩蜂糖李能达到160万元的经济效益。
“龙塘河村精品水果项目资金是乡村振兴衔接资金,项目总资金28万元,包含苗木采购、征地、肥料、劳务费。该项目产生效益后按项目投入资金的3%进行分红,分红资金60%用于全村低收入人群和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户和监测户这‘三类户’,40%用于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杨军朝介绍,下一步,该村将全力打造具有本村特色的蜂糖李品牌,进一步畅通销售渠道,让蜂糖李成为群众致富的“金果子”,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羊桥乡:“牛经济”激活共富路
产业兴旺是助推乡村振兴的关键。近年来,岑巩县羊桥乡龙湾村以发展村集体经济和促进群众增收为目标,探索肉牛养殖新模式,以“牛”劲深耕产业振兴,让“牛经济”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钱袋子”。
走进岑巩县羊桥乡龙湾村新亿隆牧业养殖场,干净整洁的圈舍内,200多头体格健壮的西门塔尔肉牛按照生长阶段实施分群饲养管理。在育肥区,公司负责人与技术员正配合着给今年新到的一批牛犊抽血化验。
“10多天前,我们从吉林购买了63头小牛犊。”贵州新亿隆牧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姚锐说,为了保障牛群的健康,提升养殖效益,公司按10%的比例对牛犊进行抽样,通过抽血化验确认牛犊是否健康,作为办理保险的依据,同时也能规避疾病损失,降低市场风险。
据了解,该养殖场建立于2018年,由龙湾村集体项目资金建设。2022年初,该村引进贵州新亿隆牧业有限公司,通过“公司+村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养殖肉牛。公司租赁养殖场负责养殖经营,并对养殖圈舍进行了改扩建,实现可存栏肉牛300头以上。同时,还在科学饲养管理、畅通销售渠道等方面多方发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了提升肉牛的养殖水平,我们高薪从湖南聘请了资深的技术人员,从肉牛进场的应急调理到日常饮食搭配与全面管理,都由技术员全程把关,有效保障养殖质量。”姚锐介绍,公司还在福泉设有定点屠宰场,肉牛出栏后运往屠宰,随后销往贵阳及广州等市场,销售渠道稳定。
以兴村富民为目标、发展壮大村集体产业为抓手,龙湾村合作社大力发展肉牛养殖产业。一方面,通过将养殖场租赁给公司,实现每年有6万元租金的稳定收入。另一方面,村合作社还在2023年投入财政衔接资金参与肉牛产业发展,每年有固定的产业分红,促进村集体经济壮大的同时,也带动农户增收。
“在肉牛养殖合作项目中,我们村集体提供养殖场地,合作公司负责牛犊采购、运营管理、技术保障及销售工作。”龙湾村党支部副书记刘敏介绍,在收益分配上,村集体每年获得5万元的固定分红,其中80%用于帮扶村里的脱贫户和易返贫致贫户,剩余的20%用于村集体滚动发展中,进一步增强村集体经济实力,助力乡村振兴。
通过一边饲养一边销售的循环发展方式,目前,该养殖场存栏肉牛206头,2024年共出栏肉牛141头,实现销售收入225万元。通过带动就业、租用土地种植牧草等方式,养殖场每年带动4名村民稳定就业增收15万元,2024年支付土地租金3万余元。
(备注:1亩=0.0667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