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蒋家才) 施秉县马号镇是典型的苗族聚居镇,是施秉县50栋木质连片房屋最多的乡镇,近年来,该镇先行先试、大胆探索,走出了一条乡村消防安全治理工作的新路子。
针对村民消防安全意识薄弱、传统村落分布密集、自建房安全隐患突出等问题,马号镇创新推出“因村施策、村村建队”治理模式,全面提升村级应急处突能力。
“各应急组注意!村里发现火情!”随着一阵急促的呼喊声,村志愿消防队迅速集结,手持喇叭挨户示警……这是该村今年以来第3次开展的“情景式”消防实战演练。
据悉,该镇以镇级消防指挥中枢为依托,在全镇9个行政村均组建不少于25人的志愿消防队,遴选身体素质过硬、安全意识突出的村民入队。通过每月定期开展实战演练与专题培训,重点强化初期火情处置、特殊群体救援等核心技能,在关键的时候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
在队伍建设基础上,该镇全面绘制消防全要素图,精准标注辖区老旧房屋分布、弱势群体位置及消防水源区位等关键数据。一旦发生火灾,各村可依据消防全要素图开展救援,实现救援指挥精准化。
走进黄古村,村规民约墙上“严禁乱堆柴草、定期检修电路”的条款格外醒目。“木质建筑防火压力大,将消防要求写入村规民约,能让村民从‘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把防火意识种进心坎里。”黄古村党支部书记潘昌亮介绍。如今,这样的“防火公约”已覆盖全镇9个行政村,成为全镇消防宣传的重要方式。
为构建本土化消防宣传矩阵,该镇还创新整合专职消防员、应急专员和村寨“寨老”等多元力量,构建起“院坝会+移动宣传+定点警示”的宣传体系,通过召开院坝会播放警示教育片、赶集日发放图文并茂的宣传手册、采用“鸣锣喊寨”等方式宣传,营造了人人关注消防、人人参与消防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