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5年03月31日

榕江县车民街道:

借“村超”之力 强就业之基

本报讯 (通讯员 吴秀巧) 榕江县车民街道依托“村超”流量效应和多元化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借“村超”之力,积极为辖区群众创造丰富的就业机会,助力实现易搬群众“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直播经济与电商赋能,打破地域限制的灵活就业。街道以“数字赋能乡村振兴”为突破口,创新构建“网格员+自媒体+群众”三位一体发展模式,全力激发群众就业创业新动能。巧借“敲门行动”深入社区排查有意愿学习直播带货、短视频剪辑、短视频运营的群众,重点针对返乡青年、高校毕业生、留守妇女、退役军人等群体,积极组织参加县级部门开展的自媒体学习培训会,提升群众自媒体能力。截至目前,车民街道共组织150名有意愿群众参加县级自媒体培训会,各社区共开展30次自媒体技能培训会,带动辖区200余名群众从事新媒体业。

非遗产业化与社区工坊,激活传统文化经济。“村超”流量赋能,以“非遗活化+社区工坊+IP变现”三链融合模式,推动蜡染、苗绣等非遗技艺实现产业化转型。摸排统计辖区内具备刺绣、蜡染等传统技艺的“隐形大师”,深挖社区闲置资源,将旧活动室改造为配备专业染缸、绣架的标准化非遗工坊,创新“传承人驻坊”培养机制,定期对社区妇女进行蜡染、刺绣等技能培训,推动群众就近就业。同时,打造“超级星期六”非遗秀场进行啦啦队服饰动态展演,拓宽非遗产品销路,确保产品产得出、销得去,将沉睡的“传统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截至目前,街道共成立5个非遗工坊,共带动200名群众就业,销售非遗工艺品额近100万元。

文旅融合与夜经济,拓展多元就业场景。借势“村超”流量推动第三服务业快速发展。创新实施“岗位扩容+技能提质+创业赋能”三大工程,多维度拓宽群众就业渠道。衍生“村超”解说员、志愿者、安保等就业岗位,并建立“村超岗位动态数据库”,及时收集更新“村超”相关岗位信息,加大宣传力度,鼓励辖区群众到“村超”现场就业。在“村超”赛事推动下,民宿、餐饮、交通接驳等服务需求激增,街道加强排查创业就业意向人员,提供就业帮扶举措,普及惠民政策,引导辖区群众利用共享摊位就业创业,同时抓住“村超”热度,发展“村超+”产业链,持续推动群众就业增收。截至目前,车民街道共推荐500余个村超相关岗位,共带领100余人参加县级组织的技能培训,共带动1000余人在村超现场灵活就业。

--> 2025-03-31 榕江县车民街道: 1 1 黔东南日报 c289807.html 1 借“村超”之力 强就业之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