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杨秀梅 王宏模 舒宝
在脱贫攻坚战中,易地扶贫搬迁成为了改变许多贫困家庭命运的关键举措,全国有960多万贫困群众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告别贫困,迈上乡村振兴新征程,其中锦屏县的王名秋一家,就通过易地扶贫搬迁迎来了充满希望的新生活。2018年8月,来自偶里乡赛村村的王名秋一家六口,搬迁到了三江镇潘寨大公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六年多的时间过去,他们已然在这片新土地上扎下根来。
走进大公田社区的锦屏县运洁洗涤厂,便能看到王名秋忙碌的身影。她正熟练地将一张张清洗好的床单、被褥放进大型烘干机里烘烤。这份工作,让王名秋在照顾家庭的同时,也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我们车间的工人有7个,送货的师傅有2个,主要是来自大公田移民小区,月薪2400到3000元,是根据提成来的,量多就赚得多。”锦屏县运洁洗涤厂管理人员赵荣华介绍道。
谈及搬迁的原因,王名秋感慨万千。还在赛村村居住时,村里的小学只开设了一、二年级的教学。当时她的两个孩子一个刚要上小学,一个正准备上幼儿园,考虑到孩子在村里读完一、二年级后就得去乡里住校读书,公公婆婆年纪大了也要时不时去一下医院,而且为了生计,王名秋与丈夫还要外出务工,一家人的生活得分成好几个板块来进行,这让王名秋满心担忧。为了给孩子更好的教学条件,一家人毅然选择搬到县城。
如今,王名秋一边上班一边照顾小孩,有了收入后不仅能在生活上自给自足,还能为孩子的教育投入更多。“搬迁后,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能陪伴在他们身边,孩子们也得到了更好的教育,在成绩方面也还算可以。”在王名秋家客厅的墙上贴满了奖状,三好学生奖、学习进步奖、接力跑步团体奖,每一张奖状,都是孩子们成长的见证,也让王名秋感到无比欣慰。
王名秋还记得刚搬迁来的那天,面对崭新的房子,一家人满心欢喜。虽然从老家带来的东西寥寥无几,但是经过这几年的添置,他们的生活慢慢步入正轨。“住进来后,我们每年挣点钱一边生活又一边买点东西,到现在也基本添置齐全了,组成一个简单的家,让我们能够安心住下来。”看着这个温馨的小家,王名秋幸福感满满。在这个新环境里,孩子们也开启了全新的生活。易地扶贫搬迁,不仅改善了他们的居住环境,更改变了下一代的成长轨迹。
“我每天早上都和弟弟一起去门口的公交车站等公交车上学,我们到学校之后会有很多老师来给我们上课,辅导我们写作业,在学校还能交到很多的好朋友,我很开心。”王名秋的大儿子张靖告诉笔者,有了父母的陪伴,他可以更安心地学习,童年也更加完整。
据了解,锦屏县“十三五”期间易地扶贫搬迁县内安置3848户16561人,分别安置在三江镇大公田社区、里郎社区、聚龙社区、龙塘村,敦寨镇新城社区和隆里乡隆里所村,于2019年全部搬迁并稳定入住。
易地扶贫搬迁“前半篇文章”完成后,锦屏县围绕“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的目标,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搬迁群众帮扶就业、社区治理融入、民生保障等工作,确保搬迁群众既搬得出,更稳得住,持续写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