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姚宗世) 近年来,镇远县报京乡立足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禀赋,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通过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创新探索出一条“文化引领、产业融合、共建共享”的民族特色村寨振兴之路。
夯实项目基础硬支撑,蓄势乡村发展动能。报京乡坚持“保护优先、适度开发”的原则,以“微改造、精提升”为理念,积极争取少数民族发展项目、东西部协作项目等资金系统推进侗寨基础设施改造,创新采用“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村民参与”的模式,建成民族文化体验中心、刺绣楼、农耕文化体验园、民族文化传承表演队等一系列民族特色村寨项目,补齐发展短板,为乡村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培育非遗产业,赋能民族经济振兴。为传承和保护好非遗,报京乡立足北侗文化资源,建立“工作室+传习基地+农户工坊”的梯次培养机制,依托芦笙制作工坊、刺绣楼、“绣娘夜校”等阵地,采取1名大师带多名徒弟的师承模式,开展定期培训教学,培养青年传承人120余名。同时,报京乡积极推动传统技艺与现代消费需求对接,构建“线下体验工坊+线上直播平台”销售网络,在抖音、视频号等平台打造“非遗产品直播间”,有效推动非遗资源向产业化、品牌化、集群化转型,构建一条“传承人带动、设计升级、产销衔接”的特色产业链,为民族经济的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深挖民族文脉软实力,精铸文旅地标品牌。该乡坚持“文化立乡、旅游强乡”的发展定位,深度激活民族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依托老寨区传统建筑群打造“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沉浸式文化体验区,修复侗族鼓楼、风雨桥等标志性建筑,改造特色民宿,实现“修旧如旧、功能升级”的有机更新,切实将侗族文化元素创造性转化为旅游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