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5年04月02日

社学街道:

打造“菜篮子” 鼓起“钱袋子”

图为社学街道蔬菜保供基地

本报讯 (通讯员 刘小兰) 近日,笔者走进天柱县社学街道蔬菜保供基地,连片的青菜薹、西蓝花生机勃勃,长势格外喜人,基地里50余名群众正在忙着采摘、收割、装筐、搬运、装车,田间地头一派繁忙的景象。

“这一季的蔬菜长得特别好,我们除了供给天柱供销社,满足县城的市场需求外,还销往广州、广西、铜仁、遵义、贵阳等地。接下来,我们将接轨大湾区市场,把新鲜蔬菜销往大湾区。”基地负责人杨政荣介绍道。

蔬菜保供基地的建成,不仅确保了市民“菜篮子”稳定供应,还拓宽了附近村民就业增收渠道。随着采摘期的到来,基地每天雇佣五六十名群众到基地务工,有效带动了附近村民就业。

“这几天天气好,蔬菜长得也好,老板雇我们来这里摘菜,离家近,每个月能挣1600块钱。”社学村的杨大姐一边摘菜,一边开心地说。

近年来,社学街道聚焦农业产业发展,以市场为目标,以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坝区资源和毗邻县城的区位优势,探索“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大力发展优质蔬菜种植,全力打造县城城区“菜篮子”工程主产区和蔬菜零散供应中心。

据了解,社学街道蔬菜保供基地种植有机蔬菜250亩,其中青菜薹70亩、西蓝花180亩。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通过土地入股、劳务入股等方式参与经营,带动群众就业2000余人次,发放群众务工工资15万元,村级集体经济创收10余万元。

“蔬菜保供基地的建设,不仅守护了市民的‘菜篮子’,壮大了村级的‘家底子’,更充实了群众的‘钱袋子’。”社学街道办事处主任杨旭说,下一步,社学街道将按照党建引领、企业带动、村民参与的发展思路,持续优化产业布局,通过四季轮作的方式大力发展短平快商品蔬菜种植,不断延伸蔬菜生产链,进一步提升“菜篮子”产品的生产和供应能力。

(备注:1亩=0.0667公顷)

--> 2025-04-02 社学街道: 1 1 黔东南日报 c290180.html 1 打造“菜篮子” 鼓起“钱袋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