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何小雨 万再祥) 优质秧苗,丰收之基。随着气温逐渐回暖,岑巩县迎来了水稻制种育苗的关键期。连日来,该县紧抓农时,积极开展水稻制种育苗工作,田间地头奏响了一曲热闹的春耕“进行曲”。
走进岑巩县天星乡红星村水稻制种育苗基地,水稻制种大户邱承文正带着农户们播撒今年首批父本种子。田间一排排银白色的弧形小拱棚整齐排列,薄膜下新播的稻种正静待破土。
“今天下第一期父本,间隔10天下第二期,等到五六月就开始下母本。父本种下去35天左右就可以移栽了。”邱承文介绍说。
育苗是整个春耕生产的第一个环节,为保障水稻制种顺利进行,农业部门、种子公司早部署、早动员,积极组织种植大户和农户们进行育苗,同时加派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提供技术指导、做好农资保障,全力抓好水稻春耕备耕工作。
“我们红星村主要产业就是水稻制种,其中有三个大户,他们加起来是500多亩。今年我们村以合作社的名义,承包50亩地做试点。”红星村党支部书记许发吉说,“由我来全程跟踪管理,如果效益可观,我们下年就逐渐推广,为村集体经济助一臂之力。”
近年来,天星乡把制种产业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今年更是将4100亩良田纳入水稻制种版图。通过“企业+合作社+大户+农户”模式,在当地构建起从技术指导到订单回收的完整链条,让广大农户和种植大户种有定向、销有方向,收益更有保障。
今年,岑巩县水稻制种4.2万亩,在政策支持、技术保障和农户积极参与下,春耕生产有序进行,一粒粒金种子正成长为撬动乡村振兴的“黄金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