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军荣
4月5日,记者从珠海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获悉,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经验举措清单》中,《广东省珠海市利用零星用地开展儿童友好型口袋公园建设》经验做法被收录其中,全省共5个案例入选。《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经验举措清单》将供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参考借鉴。(《珠海特区报》4月6日)
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绝非简单的口号,而是关乎未来一代成长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命题。珠海通过精细化满足儿童需求,打造绿意空间,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成果获全国推广,为让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对儿童的关爱,提供了生动且极具价值的实践样本。 儿童,是城市的希望。他们的成长不应被局限于狭小的室内空间或单调的学习环境。一座充满关爱的城市,应当为儿童预留充足的公共空间,让他们能够自由奔跑、探索世界。珠海获得认可推广的做法主要是依托自然资源禀赋和城市风貌,以校园周边的线性绿地、社区内居住小区范围以外的区域零星空闲地和插花地、居住小区范围以内的点状空间为重点,打造精细化满足不同年龄段儿童需求的绿意空间。
志威路口袋公园紧邻校园,设计者深谙孩子们上下学途中的需求。风雨廊架的设置,是对恶劣天气的未雨绸缪,为孩子提供遮风挡雨,为孩子们撑起一片安全晴空,让求学之路无惧风雨。
在儿童友好城市中,每一个角落都是关爱儿童的实体化表达,每一处设计都围绕儿童需求与成长规律展开,给予孩子们身体与心灵的双重呵护,让关爱在城市的毛细血管中流淌。此次珠海经验被纳入《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经验举措清单》,对于全国各地的城市建设而言,无疑是一份宝贵的参考资料。各地应从儿童的视角出发,深入调研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实际需求,打造出既实用又富有特色的儿童友好空间,让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对儿童的关爱,让城市真正成为儿童茁壮成长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