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杨健 吴康)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贵州时关于民族文化保护传承的重要指示,如同清江水滋养着这片土地。作为苗族独木龙舟节的发源地,施秉县双井镇的县级非遗传承人龙明开,用二十载光阴将千年龙舟文化转化为乡村振兴的澎湃动能。
在双井镇龙舟博物馆内,施秉前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苗族独木龙舟节县级非遗传承人龙明开,正专注地雕刻着第五代独木龙舟文创产品的龙头部件。原木本色与DIY上色相结合的“牛龙”造型,既延续着苗族先民对龙图腾的崇拜,又通过模块化设计满足现代审美需求。他与马来西亚设计师联袂打造的“苗绣新中式”系列,更是斩获200余万元订单。在中国传统村落龙塘村的非遗工坊里,已经开发了系列龙文化T恤、抱枕、扇子、靠垫、床头灯和上百款新中式服装及侘寂风灯产品,带动100多名绣娘从业,产品远销我国沿海城市和东南亚及欧洲等地,去年年产值600多万元,让传统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实现了民族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龙明开说:“习近平总书记到黔东南来考察调研时提到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让我倍受鼓舞。千百年来,清水江上的龙舟锣鼓声始终激荡着我们苗家人的魂,作为清水江畔的苗族独木龙舟节非遗传承人,我们要守住文化根基,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好这些传统技艺。通过研学体验、短视频这些新方式,把划桨的力道、雕花的讲究变成鲜活的故事。把苗族文化元素融入乡村旅游、文创产品,让古老技艺产生新价值,既要保持仪式的庄重感,也要用现代人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让世界看到苗族文化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