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南方电网岑巩供电局工作人员利用无人机对茶场10千伏线路进行巡视
本报讯 (通讯员 杨启志) 春分过后,在岑巩县天马镇吴家庵、大坡坳、百岩坪的5000余亩茶园内,成片的茶树在春雨的滋润下,竞相吐露新芽,迎来了春茶采摘的黄金时期,茶农们开始了今年第一批“头茶”的采收。
4月2日,南方电网岑巩供电局工作人员深入茶园基地,对茶场的10千伏线路、变压器开展特巡,对茶叶加工设备进行安全用电检查,同时向茶农了解用电需求,全力保障茶农用上放心电,炒好明前茶。
“以前炒茶叶都是用柴火,几十口大铁锅,一口锅需要两三人操作,烧火添柴、抡铲翻炒,还得手动看火加柴,火候掌握不好,炒出的茶叶有焦煳的、有半生的,还浪费大量木材资源,现在改成电炒,温度、时间、湿度全由电脑直接控制,更加标准化,还很环保,我们5000余亩茶场产出的茶叶全部达到了欧盟标准(茶叶质量认证标准)。”岑巩县天马镇茶叶加工厂负责人徐廷勇说道。
过去,许多茶叶加工厂依靠木材作为能源进行茶叶加工,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对环境造成较大污染。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和电力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柴改电”成为茶叶产业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岑巩县天马镇黔凝香茶叶加工厂便是积极响应“柴改电”的企业之一。
然而,“柴改电”的顺利推行离不开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为满足茶叶加工企业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南方电网岑巩供电局近年来大力推进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同时通过深入调研茶叶产区的用电情况,精准制定改造方案,加大对配电线路、变压器等电力设施的投入与改造力度,让供电辖区内10余家规模性茶企全部实现了“柴改电”。没有了柴火燃烧带来的炭火粉尘物,工作环境好了,制茶效率明显提升了。电制茶操作方便,制茶的各个关键时刻都能控制准确,茶叶品质更好了,销路不愁了,百姓腰包也鼓了。
据了解,2025年岑巩县茶园种植面积已近4万亩,投产茶园3万余亩,有机茶园认证面积1200余亩,有机茶叶州级龙头企业2家,茶叶初精制加工厂9家,年加工能力2500吨以上。2025年全县预计年产干茶2000余吨,生产总值超1亿元。
如今,在电力的赋能下,岑巩县的茶叶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传统的茶叶产业正朝着绿色、高效、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一片片嫩绿的茶叶,在充足稳定的电力保障下,经过现代化的加工工艺,变成了一杯杯香醇可口的香茗,畅销全国各地,为当地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作出了重要贡献 。
展望未来,南方电网岑巩供电局表示将持续关注茶叶产业的发展需求,不断完善电力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供电服务,为茶叶产业的持续腾飞保驾护航,让思州绿茶飘得更远,助力乡村振兴迈向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