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5年04月09日

以教研为舟 渡教育之海

—— 记佛山市顺德区支教教师马祥华

○ 通讯员 欧敬文 高志敏

在东西部协作工作中,教育帮扶成为连接东西部的重要纽带。来自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的支教教师马祥华,用创新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点亮了孩子们心中的知识之光,也架起了东西部教育交流的桥梁。

在三穗县第三中学八年级11班语文课堂上,马祥华正声情并茂地讲解着《关雎》这首古典名篇,他以生动的语言、丰富的表情,将古诗的意境娓娓道来,学生们听得入迷,沉浸在古典文化的韵味中。

“马老师上课一般以故事的形式让我们走进课堂,他会把复杂的知识说得通俗易懂,上课非常有趣,我们特别喜欢上他的课。”学生龙深铭说。

“马老师对同学们非常的亲切,课下也常关心同学们的身体与生活,我们班上的同学都非常喜欢马老师的教学和他的性格。”学生罗佳艺说道。

这位来自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江义中学的马祥华老师,自从来到三穗县第三中学后,不仅在课堂上传授知识,还在课后积极投身于学校的教学科研中。他深知支教不仅是一份责任,更是一份情怀。因此,他积极引导老师们开展小课题研究和开展基于名家课例的集体备课,努力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引入课堂。

“‘小课题研究’能够有效地解决教学当中的实际问题,能够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形成浓厚的教研氛围,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目前进行了两次有关‘小课题研究’的讲座,希望能带动更多的老师参与其中。”马祥华介绍说。

除了课题研究,马祥华还在积极推动另一项教研活动——基于名家课例的集体备课。他认为通过网络借鉴名家课例,能帮助老师们更快更深刻地理解教材内容,学习处理教材的方法。为了更好地推广该项教研活动,马祥华不仅拟定了集体备课的制度,还通过讲座的形式向老师们宣讲,用示范课的方式展示集体备课的成效。

“我们通过定时、定点、定内容、定人,集中学习,把老教师的经验分享给大家,让大家一起成长、一起进步,努力把我们的教学质量提上去。”教师吴代发说。

马祥华的教育实践不仅仅停留在课堂内。今年4月,他促成了三穗县第三中学12位老师前往佛山市顺德区江义初级中学开展为期一周的跟岗交流。这场跨越千里的“双向奔赴”,不仅让三穗县第三中学的老师们亲身体验了江义中学“和乐教育,启智润心”的教育理念,也为三穗教育发展带来了新的经验。

“接下来,我会稳步推进‘小课题研究’工作,协助学校把‘校本课题研究’推向新的高度。支教其实就是一段交流借鉴、互相提高的过程,希望我的支教工作能为三中的教育教学带来新的变化。”马祥华表示。

--> 2025-04-09 —— 记佛山市顺德区支教教师马祥华 1 1 黔东南日报 c290931.html 1 以教研为舟 渡教育之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