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5年04月10日

A I

学生使用 当有边界意识

I

○ 杨玉龙

AI在学生群体盛行。据记者近日随机采访了北京、上海、贵州等地30名中小学生,几乎所有受访者都表示曾使用过AI辅助完成语文作文、英语翻译、数学解题等作业。除了中小学生外,一些大学生也在用AI工具辅助完成论文撰写等作业。相关机构发布的2024年中国高校师生生成式AI应用情况研究显示,国内高校师生几乎都曾在学习和工作中使用过生成式AI。

AI的确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借助技术力量可以提升学习效率,如,AI在教育中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理解能力和兴趣,为其量身定制学习内容;另一方面,对其依赖很有可能适得其反,如,可能导致学生缺乏对问题本质的深刻理解和对知识背后逻辑的探索,长期用AI做题而不自己深入思考,数学思维就培养不出来。

AI技术当善用,须发挥AI辅助作用。毕竟,AI并不是万能的,作为工具,人不能被其绑架。例如,AI生成的文章在表达上有时候看似观点很全面,但其中不乏逻辑性、准确性、真实性的问题。在使用AI时,可以分阶段、以辅助的形式使用,不能对其过度依赖。对于家长来讲,对此当有正确的认知,引导孩子科学使用AI至关重要。

同时,对市场的管理也不能忽视。AI技术本身是趁手的工具,是拓宽知识的“助手”,绝不能任其沦为投机取巧的工具。对于此类神器,电商平台和商家有必要加强引导,谨防此类产品被滥用。对于研发者来讲,不仅要在产品质量上下功夫,确保提供的内容优质,同样也须在“防依赖”上多下功夫,切实对青少年的学习和成长负责。

当然,对此也应当正确规范。据悉,针对种种AI滥用的现象,各校已经纷纷出招,“疏堵结合”探索AI工具在教育领域的使用边界——一边发出“限令”,规范AI在作业中使用的范围、方式和比例;一边布置过程性作业和实践作业,让学生正确使用AI。其实,这就值得肯定。不过,人工智能辅助写作需恪守学术边界,绝不能任其为学术不端行为助力。

--> 2025-04-10 学生使用 当有边界意识 1 1 黔东南日报 c290998.html 1 A I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