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陶涛) 近年来,天柱县持续加强和规范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通过建立“两项机制”、实施“三重管理”、搭建“三个平台”,切实提升流动党员管理质效。
建立“两项机制”,让流动党员“流而有责”。建立县委组织部机关干部、基层党(工)委书记、乡镇(街道)组织委员、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与流动党员结对联系机制,常态化与流动党员开展“点对点”联系服务,为流动党员向流入地报到排忧解难,并依托驻外联络站、劳务协作站等平台,引导流动党员主动向流入地“亮明身份”,参加组织生活。建立上下联动机制,组织全县796个基层党组织将“流动党员管理”内容纳入“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进行集中学习。同时,将流动党员管理纳入党建工作任务清单,督促基层党组织严格落实流动党员管理责任,推动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各负其责、协调配合的工作格局。
实施“三重管理”,让流动党员“流而有家”。各基层党支部以农村、城市社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等为重点,通过上门访、电话问、亲友联、老乡寻等形式,动态了解全县372名外出党员流动时间、参加所在党支部组织生活、是否转接组织关系、从事职业、流入地址等基本情况,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各党(工)委持续加强流动党员基本信息核对更新,准确登记流出党员信息,确保登记的基本情况、流出时间、流入支部、外出原因、联系方式、结对联系方式“六清”。组织部门通过建立流出地与流入地“服务双向联合、信息双向联通、管理双向联动”的双向共管机制,积极帮助流出党员争取流入地组织部门工作支持。
搭建“三个平台”,让流动党员“流而有为”。将全县20名流入党员全部纳入党支部进行管理,通过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的方式搭建志愿服务平台,组织引导流入党员参与环境整治、政策宣传、关心孤寡老人等志愿服务活动30余场次。以134个行政村(社区)党组织为单位分别建立流动党员微信群,依托微信群、“红泥组工”公众号等学习平台发送学习资料,利用党群服务阵地、流动党员服务站组织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常态化做好流动党员沟通联络、困难帮扶等服务。充分利用流动党员活动范围广、经营门路多、获取信息灵等优势,由所在党支部积极引导其在村集体经济发展、基层治理、矛盾纠纷调解等方面建言献策10个,帮助解决村级发展难题20余个,为流动党员发挥作用搭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