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肖艳会 余天英 龙思全 杨育森
4月12日,当清晨的露水还浸润着苗岭梯田,台江县城的街巷已翻涌起银色的波涛。在木鼓声与芦笙曲的千年和鸣中,台江苗族姊妹节以一场糅合舌尖非遗与霓裳美学的盛宴拉开帷幕。这场被誉为“行走的苗文化基因库”的万人巡游,不仅让千年苗绣银饰焕发新生,解码“世界上最古老的情人节”,更以“姊妹饭”“长桌宴”等饮食符号,书写着民族文化的当代叙事。
在万人巡游活动中,由会徽方阵打头阵,其后是象征着各民族大团结的民族团结牌方阵,以及代表着非遗传承荣耀的非遗牌方阵,它们彰显着苗族姊妹节深厚的文化内涵与重要意义。紧接着,高排芦笙队伍引领开道,激昂的芦笙曲调奏响了这场文化盛宴的序章,那欢快的旋律瞬间点燃了现场的热情,人群中爆发出阵阵欢呼。
少男少女方队作为苗族文化传承方队,洋溢着青春朝气,他们步伐矫健,眼神坚定,仿佛在向世人宣告苗族文化传承后继有人。随后,九个支系的苗族同胞依次登场,每一个支系的服饰都别具一格,令人目不暇接。
方秀支系身着宫廷式苗装,头戴花鸟造型装饰,宛如从历史画卷中走来,高贵典雅;方鸠支系头戴巍峨大银角,气场十足;方黎支系的红色银装热烈夺目,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展现出苗族人民的热情奔放;白央支系的精致大银帽装,工艺精湛,银帽上的银饰随着佩戴者的步伐轻轻晃动,发出清脆声响;翁芒支系的超短九层裙苗装个性鲜明,独特的裙摆设计伴随着灵动的步伐,尽显活泼俏皮;方南支系不仅身着最亮丽的银饰盛装,还带来了独木龙舟,同时展示着多种颜色、多种装束且富有层次的施洞苗族便装,让人眼前一亮……
“这里的民族文化活动很丰富,特别是服饰真的太美了!”来自云南的游客陈苏先生感慨道,以前都是在网络上看见黔东南的民族节日活动氛围,这次特意带着家人自驾来台江过姊妹节,刚才把活动视频和照片分享到朋友圈去,朋友们都说想来这里穿民族服饰,体验当地民族风情。
巡游队伍中,还有来自黔东南的各县市方队,大家各自穿着自己的民族服饰,一边巡游一边展示民族歌舞,共同为苗族姊妹节添彩。“村BA”方队格外吸睛,队员们带着赛事产品、热情球迷以及象征荣耀的奖杯,展现着乡村体育的蓬勃活力。新市民方队的进城新移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们融入城市的同时,也不忘传承家乡的文化。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本次巡游还有民族大团结、贞丰县苗学会、台江民间龙灯会、贵阳多彩踏歌行艺术团等,他们带来了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与苗族文化相互交融,碰撞出别样的火花。巡游的最后,龙灯方队舞动着巨龙,巨龙在人群中蜿蜒穿梭,气势磅礴,将节日的喜庆氛围渲染到极致。
在巡游队伍中,苗族姑娘阿雅身着方秀支系的宫廷式苗装,她的服饰上每一处苗绣都饱含着母亲的心血。阿雅眼中满是自豪:“这件衣服是妈妈花了好长时间绣给我的,一针一线都是我们苗族的文化。今天能穿着它走在巡游队伍里,我特别骄傲,希望更多人能看到我们苗族的文化之美。”
巡游沿途,街道两旁围满了热情的观众,其中不乏远道而来的游客。来自北京的游客李先生兴奋地说:“我一直对少数民族文化很感兴趣,这次专程赶来参加台江姊妹节,亲眼看到这么壮观的巡游,真的太震撼了!每个支系的服饰都那么独特,苗绣和银饰的工艺太精湛了,感觉自己像走进了一个民族文化的宝库。”
来自重庆的游客王艳女士激动说道:“前不久我们在电视上看到黔东南的少年们到北京去走秀,我家孩子特别羡慕,这次特意带他们来参加活动,感受不同民族文化的魅力,看到这么多精美的服饰和精彩的表演,孩子非常开心。对孩子们来说,这是一次难忘的经历,同时也让他更加了解和尊重各民族之间的不同文化。”
台江苗族姊妹节的万人巡游,不仅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更是一次民族文化的深度交流与传承。千年民族刺绣与银饰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苗族文化,也为苗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