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5年04月15日

春耕正当时 水稻育秧忙

—— 岑巩县水稻制种育苗工作侧记

○ 通讯员 杨云 杨树 杨豪 夏静 摄影报道

随着气温逐渐回暖,岑巩县各坝区迎来了水稻制种育苗的关键期。全县上下紧抓农时,积极开展水稻制种育苗工作,田间地头奏响了一曲热闹非凡的春耕“进行曲”,为今年的农业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走进岑巩县天马镇杜麻村水稻制种育苗基地,一幅生机盎然的春耕画卷映入眼帘。水稻制种农户们正忙着播撒今年首批父本种子。只见田间一排排银白色的弧形小拱棚整齐排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些薄膜覆盖下的稻种正静待破土而出,勾勒出一片充满希望的田野景象。这是整个春耕生产的第一个重要环节,秧苗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后续水稻制种的丰收情况。

为了保障水稻制种工作的顺利推进,岑巩县农业部门、种子公司提前部署、积极动员,组织种植大户和农户们投入到紧张有序的育苗工作中。相关部门加派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提供细致入微的技术指导,并做好农资供应保障工作,全力抓好水稻春耕备耕工作。这种从上至下的全方位支持体系,为水稻制种产业的健康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在水尾镇新场村的田间地头,种植大户陈良东正组织村民们在田间辛勤劳作。一行行起垄整齐的秧苗基地与银白色的弧形小拱棚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春耕画卷。陈良东说道:“我们新场村的主要产业就是水稻制种,我已经承包种植了十年,不仅效益可观,而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此,今年我们提早谋划,继续承包650亩地发展这一产业。”近年来,水尾镇将制种产业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来抓,通过推行“企业+合作社+大户+农户”的合作模式,在当地构建起一条从技术指导到订单回收的完整产业链条。这样的经营模式让广大农户和种植大户种有定向、销有方向,收益更加稳定可靠。

岑巩县作为贵州省唯一的国家级水稻制种大县,近年来实施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程举措。例如,县企合作共建工程促进了资源的有效整合;供种能力及装备提升工程增强了生产效率;经营主体培育工程激发了市场活力;科技创新支撑工程提升了技术水平;管理与质量品牌提升工程则强化了市场竞争力。通过多措并举,岑巩县不断加大农技培训力度,积极推动水稻良种化水平和种源供给能力的提升,实现了杂交水稻种子选育、管理、销售等环节的统一运作。这一系列举措不仅为保障水稻用种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更为推进种业振兴开辟了崭新的路径。

如今,岑巩县的水稻制种产业已经成为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引擎,同时也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了一份力量。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无数勤劳的农民正在用自己的双手书写着属于他们的春天故事。可以预见,随着各项政策措施的进一步落实,岑巩县的水稻制种产业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 2025-04-15 —— 岑巩县水稻制种育苗工作侧记 1 1 黔东南日报 c291592.html 1 春耕正当时 水稻育秧忙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