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5年04月15日

麻江县贤昌布依村:

古韵新风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 通讯员 赵华甫

麻江县贤昌镇贤昌村,毗邻清末状元夏同龢故居,是晚清六品千总罗成章的故乡。这里人文荟萃、底蕴深厚,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魅力吸引着世人的目光。作为法政思想先驱的夏同龢,为家乡注入了深厚的文化积淀,并激励后人奋发图强;而罗成章带兵征战时展现的严谨作风,则塑造了当地百姓勤劳朴实、勇于拼搏的精神风貌。近年来,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贤昌村依托自身资源禀赋,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产业发展之路,实现了从传统乡村到宜居宜业美丽家园的华丽转变。

党建引领,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党的二十大以来,贤昌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党建引领“千万工程”的实施,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通过召开院坝会、协商会、家庭会等形式,贤昌村推行“一约四会”制度,倡导移风易俗,有效遏制高价彩礼、滥办酒席等不良风气,营造了文明和谐的新风尚。此外,村里还创建了50户示范户,涵盖庭院净化、绿化、文化和经济等方面,显著提升了村民的生活品质和文化素养。在基层党组织的带领下,贤昌村凝聚起全体村民的力量,形成了齐心协力推动乡村振兴的良好局面,为产业发展和乡村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产业兴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贤昌村积极探索“合作社+大户+农户”“公司+大户+农户”等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种植,不断夯实产业基础。黄瓜种植已成为当地覆盖面广、从业人数多、经济效益显著的支柱产业。2023年,小寨依寨黄瓜种植基地规模达230亩,日产量最高可达2万斤,凭借其条直、刺密、顶花的特点以及脆甜的口感,深受市场青睐,产品远销南宁、广东等地,为村民带来了可观收入。2024年,贤昌村引入4名种植大户,打造了223.26亩蔬菜产业示范基地,采用“菜—稻—菜”或“菜—菜—菜”的轮作模式,实现了四季有产出、月月有收益的目标,大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农业经济效益。与此同时,贤昌村与麻江县富锌硒农业有限公司合作,推出状元品牌富锌硒米,种植富锌硒水稻300亩,进一步丰富了特色产业体系,为村民开辟了更多增收途径。

乡村旅游,助推农文旅融合发展

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贤昌村积极拓展乡村旅游产业,致力于实现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该村开发了“贵州抖农”等特色旅游项目,成功举办了鹏山靓寨民俗文化艺术节,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和度假。仅2023年五一期间,该文化艺术节便接待了5万人次,不仅提升了贤昌村的知名度,还带动了餐饮、住宿等相关服务业的发展。此外,小寨依寨将罗成章故居及6棵古珍稀树木纳入旅游景点规划,融入夏同龢状元文化产业园,通过以工代赈方式吸纳村民参与乡间步道铺设和景点建设。村投公司还租赁村民闲置房屋改造成民宿,既盘活了闲置资产,又增加了村民收入,真正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生态宜居,描绘美丽乡村画卷

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贤昌村始终将改善人居环境作为重点任务,持续加大整治力度。新建污水处理终端,增设垃圾清运斗和垃圾分类设施,完善日常保洁制度,构建“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显著提高了农村垃圾处理效率。同时,积极推进农村厕所改造和农户圈舍建设工作,全面提升村容村貌。如今的贤昌村,道路整洁宽敞,田园绿意盎然,老旧房屋经过修缮焕发新生,展现出独特的乡村韵味。小寨依寨组更是被评为贵州省乡村振兴示范点,成为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的典范之一。

贤昌村以党建为引领,以产业为支撑,以生态为基础,以文化为灵魂,正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未来,这座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村庄将继续探索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贡献智慧与力量。

--> 2025-04-15 麻江县贤昌布依村: 1 1 黔东南日报 c291595.html 1 古韵新风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