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道东
天柱县以“富矿精开”战略为引领,通过高位统筹、科技赋能、要素保障与全链布局,构建重晶石“探、采、用、治”一体化发展体系。
强力推动 改革攻坚破壁垒
天柱县党政主要领导领衔挂帅,构建“一把手抓改革”攻坚机制,年内召开专题会、项目推进会等9场次,向上对接汇报8次,破解用地审批、产能指标等堵点问题12项。
在省州联动支持下,成功推动碳酸钡等5类钡盐产品调出禁止用地目录,为青岛红星等龙头企业落地扫清政策障碍。“改革的核心是打通资源向产业的转化通道。”县自然资源局局长在专题会上强调,通过县属国企参与开发、集采平台建设等创新机制,2024年累计统筹调配原矿76.4万吨,保障下游企业稳定生产。
科技赋能 智慧矿山树标杆
在中大矿业井下500米作业面,人工智能监测系统正实时捕捉18项安全指标,预警响应效率提升70%。
该县以“三个一批”技改工程为抓手,投入300万元升级矿山救援体系,圭勺、猪圈湾等矿山完成智能化改造,宏泰技改项目进度过半。更令人瞩目的是,与中国地质科学院合作启动《重晶石技术规范》行业标准编制,贵州重晶石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已完成设备采购,预计年内攻克尾渣综合利用关键技术。“我们正从‘挖石头’向‘卖技术’转型。”中大矿业技术总监表示,AI系统的投用使吨矿开采成本下降15%。
要素聚合 全链布局释潜能
30万吨钡盐产能指标争夺战见证天柱魄力。县政府组建专班赴川渝、北京对接协调,为青岛红星、誉福擎天等企业争取发展空间。园区建设同步提速,化工园区场坪完成85%,工业污水处理厂投用,公共渣库启动建设,2500万元“桥头堡”基金注入输变电工程。
随着誉福擎天4.78亿元授信落地,德辰实业等3家企业获5.68亿元金融支持,七通钡渣项目试产成功,钡盐产业链价值较原矿提升8倍。
截至2025年3月,全县重晶石探明储量达2.24亿吨,产业产值同比增长27%,矿山智能化覆盖率提升至40%,资源利用率突破92%,走出了一条“政企联动、科技破局、绿色升级”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双向攻坚 千亿集群现雏形
“引进来”与“走出去”战略成效凸显。青岛红星在完成框架协议审查后,计划投资建设钡盐深加工基地;中南大学钡盐研究院筹建加速,贵州民族大学研发中心年内投用。目前,园区集聚重点项目9个,其中誉福擎天精细化工项目进度达40%,钡锌新材料项目启动办公区建设,30万吨产能落地后将形成百亿级产业集群。
从勘探突破到产业升级,从“矿山绿”到“产业兴”,天柱县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与科技深度赋能,让沉睡矿藏焕发新生。随着重晶石集采平台6月投运、化工园区年内成型,这座“中国重晶石之乡”正朝着国家级钡化工基地目标全速迈进。
【记者手记】
天柱这个资源型县域的“富矿精开”之路,是一场科技创新之路。记者发现天柱钡矿从破除12项政策壁垒到92%的资源综合利用率,从钡渣变身高分子材料到30万吨钡盐产能落地,县域经济的齿轮咬合住了全产业链的传动轴。这个启示录就是:资源型地区转型,既需穿透岩层的科技利刃,更要凿穿思维定势的改革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