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5年04月20日

天柱县:

“四联”机制提升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质效

本报讯 (通讯员 龙尚源) 近年来,天柱县坚持把未成年人保护作为保障民生、促进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通过建立信息联通、资源联用、服务联抓、法治联宣“四联”工作机制,构建起跨层级跨部门高效联动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格局。

信息联通,畅通诉求渠道。在县、乡、村三级建立152个综治中心,依托“雪亮工程”“数字乡村”“12345热线”等智理平台,采取全域监测、数据共享、联动调度的智能化手段开展治安监控、法律服务、特殊人群管理、未成年人信息预警等服务。整合教育、公安、妇联等部门资源,组织党员干部、儿童督导员、“五老”人员以及志愿者深入村(社区),以“拉家常、访家情”等形式,全面掌握未成年人的家庭状况、学业进展以及身心发展需求,并建立特殊未成年人“一户一策”电子台账,跟进落实帮扶措施。

资源联用,协同拓展阵地。利用“阳光驿站”“儿童之家”“留守儿童服务站”等阵地资源,按照“五有标准”(有场地、有队伍、有制度、有活动、有档案)建成23个留守儿童服务中心,为未成年人提供生活保障、教育辅导、心理疏导等服务。在各中小学校设立未成年人保护站,配备心理教师,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法治教育和心理评估指导。同时,结合易地搬迁社区留守未成年人较多等因素,利用闲置空间开设“益童乐园”“四点半学校”,免费提供放学后、周末和寒暑假期学习交流平台,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服务联抓,聚力办理实事。整合卫健、民政、教育等部门力量,建立县级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疏导志愿服务队,从教师、医生、律师、“五老”人员、社区工作者、大学生等群体中招募志愿者,组成7支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心理健康疏导志愿服务。在全县范围内招募1714名“爱心妈妈”,以“一对一”“一对多”的方式开展心理疏导、爱心陪伴、关爱服务活动7408次。从政法系统中挑选103名女干部组成“金凤姐姐”护苗团,通过在校园内设立信箱、开通热线等方式,提供心理疏导、谈心谈话等服务200余人次。

法治联宣,营造浓厚氛围。选派具有丰富法律知识、热心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人员担任各中小学“法治副校长”,深入校园开展“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法律进校园”“法治一课堂”等活动90余场次,引导未成年人增强法治意识。以“合约食堂”“文艺讲堂”“家风学堂”“爱心讲堂”“云上讲堂”等为载体,广泛吸纳党员干部、教师、医生、律师、社区工作者、青年志愿者、“五老”人员等134支队伍2177人开展未成年人保护主题宣讲活动87场次,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 2025-04-20 天柱县: 1 1 黔东南日报 c292224.html 1 “四联”机制提升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质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