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5年04月21日

警惕有偿“信用修复”陷阱

○ 杨玉龙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良好信用是企业发展的基石。近年来,随着企业对自身信用状况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信用修复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建立信用修复制度是为了给予失信主体改过自新的机会,然而本应是助力企业重返正轨的惠民政策,却被少数不法分子扭曲为敛财工具。(据4月20日 央视网)

随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推进,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对信用越来越重视。而信用修复引发的相关问题也亟待引起重视。据悉,市面上出现的“信用修复”陷阱,就是商家基于信息不对称,利用个人或企业急于消除不良信用记录的心态,将免费服务变为收费服务。还如,前述提到的相关陷阱,无不是对市场的扰乱。

信用修复是政府向企业提供的公共服务,不会以任何形式收取任何费用。于个人应该增强防范。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规定,信息主体认为征信机构采集、保存、提供的信息存在错误、遗漏的,有权向征信机构或者信息提供者提出异议,要求更正。所以,对任何“花钱修复征信”的宣传均不要相信,对信用记录有异议,应直接通官方渠道提交申请。

同时,应加强对市场的监管治理。此前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将加强对第三方机构的监管,严厉打击信用修复领域违法违规行为,营造良好的信用修复环境。事实上,这就十分必要。尤其是应重点开展“征信修复”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对“征信修复”“征信洗白”等名义招摇撞骗行为依法从严打击。针对征信修复广告“无孔不入”更须重拳治理。

借助相关表述,信用修复制度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机制,是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的重要环节,是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事中事后监管机制的必然要求,是失信主体退出惩戒措施的制度保障。当然,对于上述市场中出现的“信用修复”陷阱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尤其相关电商平台不应该纵容此类生意存在,加强监管审核与治理确有必要。

--> 2025-04-21 1 1 黔东南日报 c292447.html 1 警惕有偿“信用修复”陷阱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