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邹小朋 万再祥) 随着气温逐渐回暖,岑巩县天马镇的广袤田野焕发出勃勃生机。微风轻拂,湿润的泥土散发着芬芳,田间地头到处是忙碌的身影,一场与农时赛跑的高粱播种行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一幅生机盎然的“春耕画卷”在大地上徐徐铺展。
走进天马镇李远宽的高粱种植基地,只见种植户李远宽正忙着给工人运送肥料。放眼望去,十余名村民有序劳作,有的头戴遮阳帽、手提小桶在施肥,有的熟练操控着播种机在田间穿梭。他们分工协作,默契配合,拉线、撒肥、播种等环节一气呵成,高粱种子和肥料被均匀地播撒进泥土中。
“眼下正是播种的黄金时期,我请了15个工人帮忙,500亩土地预计一周内就能完成高粱播种。”李远宽说。他与高粱打交道已有三个年头,2022年,天马镇结合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实际,引进贵州粟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公司 + 农户”模式发展高粱种植。李远宽作为种植主体负责人,率先尝试种植了200百多亩高粱。
“经过实践,我们发现天马镇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非常适合红缨子高粱的生长。所以,我的种植面积从原先的200多亩扩大到了现在的500亩。”李远宽笑着说。
一人行快,众人行远。由于高粱市场需求旺盛,且是订单种植,价格稳定有保障,在李远宽等种植主体的带动下,多个村农户也纷纷投身高粱产业。
“高粱种植难度不高,产业的效益也比较好,我们村每年因高粱产业带来村集体收入35万元左右,发放土地流转分红、劳务等费用超90万元,覆盖全村500余户,所以我们对于种植高粱还是挺有信心的。”天马镇杜麻村党支部书记李显亮介绍。
近年来,天马镇以发展高效农业为突破口,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推动农业提质增效。通过引进高粱种植主体,培育和鼓励群众发展高粱等特色种植业,建立了6个村级“红缨子”高粱种植示范基地,形成订单式农业的发展模式,既增加了土地利用率,也拓宽了当地群众的增收渠道。
当前,该镇高粱种植工作正在有序推进,预计今年高粱种植面积达3600亩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