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周燕 陈昆
暮春时节,繁花渐落,岑巩县羊桥土家族乡杨柳村的山川田野间,弥漫着缕缕沁人心脾的蜜香。每天,袁治敏都会开车载着妻子,穿梭在各个蜂场,采收春日成熟的百花蜜。
谁能想到,这个如今借助拐杖便能自如行走、熟练开车、精准摇蜜的汉子,曾因脑干出血,左半身瘫痪,在病床上与命运苦苦抗争。
“从6箱蜂发展到300箱,这可不只是数量的变化,养蜂彻底扭转了我们一家的命运,就连我的身体都奇迹般地慢慢恢复了。”袁治敏感慨道。8年前,在县残联“买一扶二”政策扶持下,他开启“甜蜜”的康复创业之旅,还带动一群残疾兄弟,用勤劳双手迈向“蜂”衣足食的幸福生活。
绝境·破茧
现年44岁的袁治敏,12岁失去父亲,15岁初中辍学,之后在广东、海南等地的工地和工厂挥洒了十年青春汗水。2005年,为照料年迈的母亲,他带着8万元积蓄,与女友姚敏回乡成婚,并投身生猪养殖。然而,无情的市场寒冬,让他的积蓄血本无归。
2008年,申请入党后的袁治敏投身村“两委”工作,凭借种植烤烟不仅挽回损失,还带动全村发展烤烟1200亩,成为“党员创业带富能手”。生活刚有好转,2014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脑干出血,却再次将这个家庭拖入深渊。
“当时,医生说90%的概率是人财两空,让我们做好心理准备。”面对丈夫的危重病情,姚敏没有丝毫犹豫,坚定要求医生全力救治。
“在医院治疗4个月,回家又躺了1年半,那时我意志消沉,对生活没了信心。”回忆起那段艰难时光,袁治敏声音颤抖,眼中满是感动,“但爱人始终相伴左右,她总说‘夫妻本为一体,以后我就是你的手脚,你要振作起来战胜病魔’,这给了我生活的信心和力量。”
为给袁治敏治病,全家不仅花光了积蓄,还背负了20多万元的债务。面对沉重负担,姚敏毫无怨言,她一边精心照顾丈夫,一边不断宽慰鼓励,同时挑起生活重担,通过仔细观察山羊习性、自学养羊技术,实现山羊养殖年收入5万元以上。
姚敏的坚守与呵护,支撑一家人走过至暗时刻,让全家人的生活迎来了曙光。
振翅·新生
“你行动不便,养蜂是个不错的选择,既能在家挣钱,还能用蜂来针灸瘫痪部位,刺激皮肤促进康复。”2016年,县残联负责人的这番话,让袁治敏一家看到了希望。
在县残联“买一扶二”政策的扶持下,袁治敏参加了县级组织的养蜂实训基地培训。通过专业知识学习与实践操作,他逐渐掌握了养蜂的要领。2017年,袁治敏一家正式投身蜜蜂养殖行业。
“当时买了5箱蜜蜂,县残联又送了10箱,一下子就有15箱蜜蜂了。”回忆起养蜂初期,袁治敏的眼神中满是兴奋。短短几个月,仅6箱蜜蜂就产出近50公斤蜂蜜,带来1万多元收入,这份收益让全家养蜂的热情高涨。
“养蜂劳动强度小,管理灵活方便,特别适合我们残疾人。”袁治敏说。为把蜂蜜产业做大做强,他们全身心投入,通过积极参加专业培训、向专家虚心求教、自学养蜂技术,不仅学会了用强群防绵虫,创新采用浅继箱养殖法,还能精准掌握分蜂时机。
“中蜂在春分和秋分时会分蜂,这时就得及时取蜜,要不然分一群蜂就会带走五六斤蜂蜜。”袁治敏说,取蜜不能破坏蜂巢,要从浅继箱小心取出巢脾,用摇蜜机把蜂蜜分离出来后,再把巢脾完好地放回蜂箱。这样,既能保证蜂群的正常生活,又能让蜜蜂把更多精力放在采蜜酿蜜上。
如今,300多箱蜜蜂散布在50多处山林间,每年产出1000余公斤纯天然蜂蜜。靠着卖蜂种和蜂蜜,全家不仅还清了治病欠款,盖起新楼房,还供儿子考上了理想大学。
更惊喜的是,通过长期的蜂针疗法,袁治敏的身体明显改善,曾经行动不便的他,如今已能拄拐自由行走,重新找回了生活的自信。
“这些蜜蜂不仅是我们家的‘打工仔’,还是老袁的‘理疗师’呢!”姚敏的话语,道出了全家从困境中转身,收获甜蜜与新生的喜悦。
共舞·同富
曾经深陷生活困境的袁治敏,在摆脱命运的泥沼后,始终心系其他残疾人。他毫不保留地分享养蜂经验,手把手传授养殖技术,助力更多人开启“甜蜜事业”的大门。
2020年4月,袁治敏带领4名残疾人成立了岑巩县土家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秉持生态散养理念,合作社严格恪守零添加、零饲喂原则,实行统一蜂种、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销售“五统一”模式,从源头上牢牢把控蜂蜜品质,确保每一滴蜂蜜都纯正天然。
为提升产品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合作社注册了“蜜遇思州”商标,采取“党支部 + 合作社 + 农户”的形式,带动周边30多户农户养蜂700余群,年产优质蜂蜜3500余公斤,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销售,蜂蜜远销浙江、广东等地,实现年产值100万元。
同时,合作社与40户脱贫户建立利益联结,并通过提供蜂箱代管服务,与周边 70余户农户建立合作关系,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互利共赢。
2018年以来,袁治敏的产业基地先后被评为“县级残疾人创业示范基地”“州残疾人扶贫基地示范点”“贵州省残疾人乡村振兴产业基地”等。他本人也获得贵州省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百名“优秀残疾人”、贵州省第二届“最美劳动者”等称号。2023年,他的家庭获评“全国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