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吴子勇 蒋荣慧 高志敏
2023年5月,华侨城集团干部罗杰文带着央企的使命与情怀,奔赴千里之外的三穗县挂职。两年来,其以“央地协作、精益帮扶”为主线,深耕文旅融合、产业升级、文化传承、教育帮扶等诸多事项,交出了一份“带不走、可持续”的乡村振兴优异答卷。
罗杰文到任后,迅速搭建高效协作机制,在台烈镇确立了“以颇洞美村、寨头村为核心,辐射全域”的帮扶路径。累计争取无偿帮扶资金1707万元,实施项目32个,覆盖产业、教育、基建、文化等各领域。在寨头村,苗族文化博物馆从无到有;在颇洞美村,亲子旅游业态实现“零突破”;在生机勃勃的校园里,苗绣墙绘成为艺术名片……
为将华侨城的文旅基因植入三穗,因地制宜促进三穗文旅实现纵深发展,罗杰文选择以颇洞美村为试验田。他协调1450万元帮扶资金,联动华侨城旅发公司及其下属黄龙溪公司等专业力量,分批次推进颇洞美村二、三期建设。2024年,颇洞美村二期开园5个月接待游客9万人次,收入210万元,填补了黔东南州亲子游空白。
对于颇洞美村的发展成效,三穗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党组成员、旅游服务中心主任龙欣深有感触:“自从华侨城帮扶实施颇洞美村项目以来,推动了颇洞美村蝶变式发展,一站式实现吃住行游购娱全方位的服务,更是推动颇洞村获评了2024年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
发展三穗文旅,罗杰文思路清晰,路径明确。“在文旅发展领域,我们充分借鉴华侨城全域旅游的成功经验,精心打造了颇洞美村旅游示范点,推动了颇洞美村二期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拓展了亲子娱乐、萌宠乐园、研学体验等多种业态,让乡村旅游成为村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两年来,三穗县文旅产业有效带动了就业,村集体收入快速增长,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在台烈镇寨头村,罗杰文以驻村第一书记张建华、陈骏龙等为先锋,系统梳理寨头村苗族文化,建起苗族文化博物馆,让芦笙、苗绣等苗族文化“看得见、摸得着”。
“近几年在华侨城集团用心、用力、用情的帮扶下,我们有了自己的苗族文化博物馆,建立了文化传承中心和体验基地,苗绣、芦笙、古歌等非遗项目也得到了更好的传承与创新发展。”寨头村党总支书记万开荣说。
文化传承与时代融合发展,需要创新表达方式。罗杰文接续着力推动苗族文化传承队伍建设,累计投入15万元用于师资队伍建设、苗族文化传承人培养等,在苗族文化挖掘和文创产品开发方面,投入100余万元,深度挖掘寨头故事、寨头苗族建筑风貌、芦笙、服装等文化,并邀请江南大学帮助设计苗绣文创产品和土特产蜂蜜外包装等,让苗绣元素绽放芳华,飞入粤港澳大湾区。
说起文化传承,罗杰文充满信心:“文化传承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所在,我们深入挖掘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通过指导举办寨头‘二月二’禳桥节活动,开展刺绣剪纸的培养和文化传承教师的挖掘,以及苗族的产品文创化等方式,使非遗技艺焕发出新的生机,为民族文化传承注入新鲜血液,展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深度融合。”
为破解“黔货出山”难题,罗杰文既当“推销员”又当“设计师”。他充分利用集团“侨城汇”等助农平台,推动集团内部采购;前往佳木斯、深圳、北京等地推介三穗农产品,累计销售农副产品超480万元;联动贵州地球村三农服务集团盘活寨头农产品加工车间。此外,他化身主播为三穗鸭代言,创新“社区私域直销”模式,扶持冠菌农业等10余家企业,重点推广黄桃、金秋梨、羊肚菌等产品,带动600名群众就近就业,实现190名脱贫户增收。
得益于罗杰文帮扶的贵州冠菌农业生态有限公司总经理严利平深有体会:“他把三穗的农产品带进华侨城各地分公司,近两年直接采购农产品240万元,帮助销售240万元,合计480万元。”
在教育帮扶上,罗杰文打出“组合拳”:104万元改善寨头小学硬件,美育课堂培育出州级获奖“小画家”;康佳集团“山海之约”资助50名学子,游学夏令营开拓视野;每年至少投入10万元,主要用于民族文化课堂教师的待遇、采购课堂开设所需物资,促进民族文化进校园。
罗杰文始终坚信教育帮扶是长远的发展基石:“华侨城集团始终坚持着教育发展优先的扶持举措,通过对寨头幼儿园的软硬件建设,包括三穗三中的学科提质,以及协调我们旗下的企业每年开展捐资助学,让三穗的孩子走出大山,尤其是寨头小学的美育帮扶,让孩子们在画笔和非遗传承中找到了自信,城乡差距正在逐步缩小。”
青春有限,奉献无限。两年来,罗杰文用脚步丈量民情,用专业赋能发展,用实干诠释担当,更用真心换来真情。在罗杰文和同事们的努力下,三穗县乡村振兴的锦绣大美画卷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