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5年04月25日

山海同心绘蓝图

—— 佛山市高明区对口帮扶施秉县工作纪实

○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吴路路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在东西部协作的时代浪潮中,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与贵州省黔东南州施秉县自2021年9月开展对口帮扶以来,跨越山海牵手,以资源互补筑牢发展根基,以精准协作传递民生温度,在产业、人才、文旅、民生等领域构建起立体化帮扶体系,共同谱写了一幅优势互嵌、共生共荣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产业协作:深耕特色沃土,激活振兴引擎

施秉县素有“中国太子参之乡”美誉,两地将太子参产业作为协作核心,创新“政府搭台、国企引领、民企参与、市场运作”机制,产业焕发出新活力。累计超4030万元的东西部协作资金注入,建立出集育苗、检测、烘干、交易于一体的佛黔现代农业产业园。

产业的竞争力不仅在种植端,更在产业链的延伸上。施秉县通过引入贵州松药堂药业等经营主体,构建了“企业 + 基地 + 深加工”的产业闭环,并与华润江中、国药集团等行业龙头合作,推动太子参产业向精深加工发展,曾经只卖“原材料”的太子参,如今已能生产饮片、提取物等多种产品。2024年,施秉县太子参种植规模达8.23万亩,总产值达7.47亿元,占全国60%以上交易量,巩固了“中国太子参之乡”的地位,成为特色农业全链条发展的典范。

人才交流:搭建赋能桥梁,注入发展活水

在教育帮扶领域,高明实验中学与施秉一中结下深厚情谊。“同课异构”教学研讨、14 名支教教师驻点深耕、6 个名师工作室的建立运行以及 13 次专题培训的系统开展,让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在施秉落地生根。两地教师在交流中相互学习、共同成长,推动课程共建与管理创新的深度融合,实现了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的双向赋能。

医疗帮扶战线上,6 批 11 名医疗专家带着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来到施秉。他们通过“手术示教 + 专题讲座”模式,引入超声引导下竖脊肌阻滞等新技术,填补了多项县域医疗技术空白。

劳务协作层面,两地构建起“县+乡+村+组+人力公司+企业”的六级联动机制,让劳动力就业更加精准高效。通过“春风行动”招聘会和“点对点”专车服务,提供供需桥梁和贴心输送。同时,开展电工、家政等“订单式”技能培训,提升就业质量。2024年累计培训114人次,深度激活人力资源价值,使劳动力成为推动发展的关键力量。

文旅融合:深挖资源禀赋,塑造特色地标

在产业和人才协同发展的基础上,两地将目光投向了丰富的文化和旅游资源,以“文化为魂、旅游为体”,开启了文旅融合的创新实践。

黑冲村作为“红色 + 绿色”发展的典范,投入890万元协作资金激活的黑冲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整合 1850 亩精品水果产业园资源,打造“采摘 + 观光 + 体验”农业旅游示范点,引导农户开办农家乐,形成“红色研学 + 生态旅游 + 产业富民”的三位一体模式,有利助推乡村振兴。

民生改善:聚焦群众所需,共筑幸福家园

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改善民生,两地将协作重心牢牢锚定民生短板,在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领域持续精准施策,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群众。

在消费帮扶领域,通过电商平台建设、“黔货出山”直播带货等创新举措,构建起集供应链管理、多渠道分销于一体的电商支撑体系,2024 年特色农产品销售额显著增长,打通了农产品上行的“最后一公里”,让田间地头的产品直达城市餐桌,鼓起了农民的腰包。

从“输血”到“造血”,从“单向帮扶”到“双向赋能”,高明与施秉的协作实践,是东西部协作机制创新的生动缩影。两地以“山海相连”的情谊,在乡村振兴沃土上深耕细作,用产业提质夯实根基,以人才提能激发活力,靠文旅提效塑造特色,借民生改善凝聚民心,共同书写着“协作共赢、美美与共”的时代答卷。面向未来,随着协作向更深层次推进,这幅东西部协同发展的壮美画卷,必将在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中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 2025-04-25 —— 佛山市高明区对口帮扶施秉县工作纪实 1 1 黔东南日报 c292800.html 1 山海同心绘蓝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