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吴念 朱胜攀) 眼下,正是黄精管护的黄金时节。岑巩县平庄镇千亩黄精种植基地正开展科学合理的管护工作,通过精准施策、科学精细的管护手段,让每一株黄精都能“吃饱喝足、茁壮成长”,使黄精这一“金疙瘩”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新引擎。
走进平庄镇后坪村千亩黄精种植基地,只见黄精郁郁葱葱,长势喜人。20余名村民正蹲着为处于生长期的黄精除草,让黄精获得充足养分和生长空间,为黄精生长创造最佳环境。
“我们这基地过完年就开始管护,刚开始就是到施肥,现在的季节上就是到除草,每天除草有30人左右,每个月的劳务费支出大概有五六万元。”基地管理员吴庆刚说道。
黄精产业既是绿色产业,也是富民产业。该基地共发展黄精种植1300亩,其中标准化育苗区400亩、种植区900亩。基地采取“合作社+公司”的发展模式,将中药材产业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特色产业进行培育,引导群众通过土地流转、基地务工、自主种植等多种方式参与到产业发展中,带领群众发“药财”,让黄精产业真正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黄金”产业。
“早上6点老板就开车来接我们去基地,是包接包送的,在基地干活是10块钱一小时,一天做10个小时,也有100块钱,天气好的情况下,一个月有2000元左右。”平庄镇榜上村村民李成菊高兴地说道。
随着持续高温天气的到来,基地同步启动智能喷灌系统,通过地下管网将水分精准输送至每株黄精根部,为黄精“解渴降温”,科学管护与产业创新,让这片“黄金产业”焕发出勃勃生机。
“为了便于浇灌,我们在这育苗基地全部都安装上了喷灌,之前我们没上喷灌的时候,用人工喷水,每个人一天只喷得到几亩地,现在我们上了喷灌一早上的时间就可以全部喷完,既节约了成本,也让我们的管理工作变得更加高效。”吴庆刚说道。
“三分种,七分管”。一株株黄精苗正在科技与生态的滋养下茁壮成长。通过构建精细化管护体系,当地不仅实现了黄精亩产效益的显著提升,更蹚出了一条“中药材产业+生态保护+农民增收”的可持续发展新路,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色动能”。
(备注:1亩=0.0667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