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潘蝶 杨雪) 近年来,丹寨县秉持绿色发展理念,以“两清两改两治理”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乡村面貌焕然一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步提升,为乡村振兴注入绿色动能。
4月25日,笔者一行步入丹寨县龙泉镇卡拉村,只见错落有致的苗家木楼与绿意盎然的庭院相映成趣。村民王志芬此时正在打扫自家客栈的庭院,她将闲置的房屋改造成了民宿,如今已成为该村环境治理的示范点。
“以前垃圾、污水到处都是,卫生环境很差,开展环境治理后,村里到处都是垃圾分类收集点,好多游客来了都称赞我们卡拉村卫生做得好,村里整洁美丽。”王志芬说道。
卡拉村的变化得益于村里长效治理机制的建立。该村不仅建设了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实现生活污水100%达标排放,还通过增设垃圾分类收集点、配备专职保洁员,形成“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的垃圾处理模式。目前,全村共设置垃圾箱27个,建成1座污水处理厂。
在丹寨县金泉街道中华村,“改厕”和“改圈”成为人居环境提升的突破口。今年以来,该村首个标准化猪圈改造完成,更引人注目的是,“小厕所”带来的“大变革”。
过去“一个土坑两块板”的旱厕,如今变成了配备冲水设施和三格化粪池的卫生厕所。目前,全村厕所改造覆盖率达95%。
“以前还没改厕的时候,家里臭烘烘的。现在政策好了,厕所进行了大改造,污水也排下去了,家里几乎没什么臭味。”中华村村民潘霞章对好政策连连称赞。
从过去的“脏乱差”到如今的“绿净美”,丹寨县以“小切口”推动“大变革”,让村民成为环境治理的参与者、受益者。如今的丹寨,一个个如卡拉村、中华村般的美丽乡村正破茧成蝶,生态优势逐步转化为经济优势,为乡村振兴提供持久动能。
“下一步,我们将在全县各乡镇、村持续推进‘两清两改两治理’工作,不断健全工作机制,针对各村推进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办法和措施,努力创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确保‘四在农家·和美乡村’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果。”县农业农村局生态环境站站长刘绍凤说。
截至目前,全县已完成农村卫生厕所改造1.5万户,普及率达82.38%;建成垃圾收集点600余个,收转运站5个,配备垃圾清运车19辆、转运车5辆和压缩转运车2辆,实现行政村生活垃圾收运全覆盖;全县农村生活污水管网设施覆盖60个行政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