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希波
刷到一个网友做菜出糗的视频合集,笑得我眼泪横飞。但我笑的可不仅仅是视频内容,还有曾经的自己。看着视频里炼丹炉般烟雾缭绕的厨房,我初学做菜时的各种窘况又开始在我的脑海里胡闹了。
第一次做菜时,我极其小心谨慎。我先把自己“万里挑一”的教学视频看了十多遍,直到每个步骤和要注意的细节都刻在我脑子里。接着,开始准备食材和佐料。为了防止出错,我恨不得数清视频里的老师放了多少粒盐。到了食材下锅开煮的阶段,我更是一边盯着手机,一边盯着火,手里还翻炒着锅,生怕有一丁点儿跟教学视频不一样。
我原本以为,这么认真细致地跟着教学视频学做菜,菜的味道不说色香味俱全,至少能吃肯定是没问题的。但结果大大出乎意料,我的“人生第一道菜”色香味“俱残”。
我很不服气,认为第一次做菜失败很正常。于是,便更加认真细致地照着视频把同一道菜又做了好几遍,每一次都是严格按照教学视频的步骤来,一点也不敢马虎。但奇怪的是,学得越是细致入微,做菜过程越是慌乱,做出的菜越是惨不忍睹。于是,我抛开教学视频,放下所有注意事项,用残缺不全的剩余食材,随心所欲地做了一次。没想到,这次轻轻松松做出来的菜,反而味道出奇地好。
在震惊、喜悦之余,突然觉得之前的自己在厨房里上演了一出极其可笑的“东施效颦”:东施为了成为别人眼中的美人,胡乱学起了绝美的西施,以为按着西施的样子做,就能成为西施;为了让自己的第一道菜出风头,则不知天高地厚地学起了专业大厨,以为“照抄”大厨的答案,就能交出跟大厨一样的“答卷”。
其实,只要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当今社会“效颦者”还真不少:一件衣服只要开始流行,便开始有了大量的“拥趸”,但里面的很多人并不适合这件衣服;一本书只要开始热卖,便有不少人跟风也去买,但买回去真正翻开书去看的人却寥寥无几……
因为有了那次的做菜经历,我便常常提醒自己,别再陷入“东施效颦”的可笑境地。毕竟,世界上既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不存在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即使你模仿能力再强,也模仿不了别人的成功。刻意的“优秀”,总是漏洞百出,洒脱的平凡却往往能迎来光芒四射。生命的价值,本就不在迎合他者的目光——你活成自己的样子,世界自会为你调整焦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