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5年05月01日

荧光苗绣点亮劳动赞歌

黔东南理工职院学子创新非遗工艺致敬环卫工人

本报讯(记者 余天英 通讯员 龙小惠) 近日,在凯里市苗侗风情园的“村T”舞台上,一束追光穿透夜色,照亮了陈桂芳师生身上流转着荧光的苗绣工服。黔东南理工职业学院艺术研究社团的学生们,以非遗创新作品《守护者的星辰》献礼劳动节,用传统工艺的温度与科技的力量,向环卫工人群体致以深情礼赞。

“蝴蝶妈妈的翅膀,应该照亮妈妈回家的路。”设计者陈桂芳抚摸着工服上的图腾纹样解释创作初衷,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为像呵护孩子一样呵护城市的环卫工人送上一份特别的礼物,成为她构思的起点。当传统“蝴蝶妈妈”图腾纹样与荧光线条完美融合,不仅保留苗绣的文化底蕴,还赋予工服夜间反光的安全功能。陈桂芳说:“每天清晨看着环卫工人在车流中穿梭清扫,既敬佩又担忧。”

在对环卫工人工作环境进行了长期观察后,陈桂芳及其指导老师创新性地将苗绣技艺中的“蝴蝶妈妈”图腾与高亮度反光条融合,既保留了非遗的艺术精髓,又显著提升了工装的夜间可视性。

“我们从纹样设计到材料选择,历时一个多月反复试验,这次能在‘村T’活动现场进行走秀,很欣慰。孩子们有心,学校支持,此次的非遗传承、技能创新,我们只为让更多的人关心关注劳动人民。”指导教师黄小琴回忆道。活动现场,这件荧光刺绣环卫工服成为焦点,这件融合传统苗绣与现代科技的作品,不仅展现该学院非遗传承的创新成果,更传递学子对劳动者的深情致敬。

当师生身着荧光工服亮相时,现场瞬间沸腾。灯光下,工服上的刺绣纹样熠熠生辉,观众自发起立报以经久不息的掌声。带队负责人表示:“这不仅是件工服,蝴蝶纹样寄托着新时代学子对环卫工人的牵挂,荧光设计承载着对所有城市美容师的守护!这次创新让传统文化有温度,让劳动保护更具人文关怀。”

该学院主要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是学院推进“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的生动实践。通过将非遗传承、劳动教育和思政育人有机结合,既实现民族技艺的创造性转化,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工匠精神。下步将持续推进传统文化创新项目,让非遗技艺在新时代绽放光彩,让劳动教育在实践中育人育心。

--> 2025-05-01 黔东南理工职院学子创新非遗工艺致敬环卫工人 1 1 黔东南日报 c293834.html 1 荧光苗绣点亮劳动赞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