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杨育森 龙安涨 通讯员 张冰冰) 5月1日,凯里市话剧《大儒孙应鳌》开排启动仪式在州文化剧场成功举行。话剧开排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讲好凯里故事的典型文旅融合,进一步激发了群众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与热爱,提升市民的文化获得感。
据悉,孙应鳌是贵州清平卫(今贵州凯里市炉山镇)人,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诗人,是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先生的再传弟子。嘉靖三十二(1553)年进士,官至明代南京工部尚书。他一生致力于理学研究、文化传播与地方教育,为贵州乃至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大儒孙应鳌》是在凯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委宣传部的指导下,结合了贵州省的非遗元素,展现孙应鳌“知行合一”“勤学、励政、亲贤、 远奸”的思想精髓和教学理念的一部精品力作,之后将在凯里开展长期稳定的多类型、多时段、多业态活动,持续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进一步提升凯里市文化旅游的辨识度、知名度与影响力,为文旅融合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今天所表演的一个片段,是在里面的一个龙场悟道和贵州讲学的片段。”在话剧《此心光明》中扮演王阳明先生的演员方玮说:“我想王阳明先生离我们很近,所以我会尽量地把他演的像咱们生活中的人一样,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圣人,他有喜怒哀乐,他会哭会笑,他也会恐惧,也会感到迷茫和彷徨。”
“这个戏对我来说实际上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为历史剧尤其是剧史设计的戏,实际上它对于创作者的要求是很高的。”导演告诉记者,后来他做了一段长时间的调研,探访了孙应鳌先生驻足讲学的地方,包括对他的一些文史类的东西做做过一些了解之。最后导演组开始去尝试用“更加贵州”或者“更加凯里”的方式来解构这样的一个人物,让这部剧呈现出既有科技感的舞台光影,又是与凯里文化交融在一起的作品,概括起来就是“学为圣人、知行合一”。
开排仪式上,大家观看了由省话剧团带来的《此心光明》和《渔火》话剧片段精选演出。《此心光明》话剧让观众从全新维度了解王阳明及阳明精神的时代意义;话剧小品《渔火》通过塑造了黔籍革命者李黎的形象,向观众平实而深刻地展示了什么是革命者真正的初心与使命,两个话剧的演出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看完《此心光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仿佛与阳明先生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收获了一场精神的洗礼。 ”市民孙先生赞叹,《此心光明》围绕阳明先生的生平展开,从他少年时的壮志豪情、到中年的仕途坎坷、再到龙场悟道,最终创立了“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的传世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