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佳燕
草莓,又叫红莓、洋莓、地莓等,原产南美地区,是蔷薇科草莓属植物的通称,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因草莓果肉鲜美红嫩,香气浓郁,酸甜多汁,色、香、味俱佳且营养价值丰富,而获“水果皇后”美誉。地处云贵高原,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的黔东南与盛产草莓的南美地区有许多相似共性,如:一年四季温和多雨,地势高纬度低,气候又不完全和亚热带相同;年平均气温在16℃以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非常适宜草莓属植物的生长。自草莓属植物引进贵州以来,尤其贵州黔东南一带,得到了快速地推广和发展。为此,近年来,随着贵州旅游业迅猛发展,作为黔东南旅游中心的凯里市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产业,草莓种植产业成为休闲农业产业的一个重要产业,草莓采摘成为吸引市民和旅客观光体验、拉动消费产业之一,逐步形成“路边能采摘、江边可野炊、山间能露营”的农旅新业态。草莓产业为当地群众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当地农民增收,已成为休闲农业一大特色产业。
凯里市当地周边适宜种植草莓。地处黔东南中部的凯里市属中亚热带温和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在15-17℃,冬季均温5-7℃,夏季均温24-26℃,秋季至初春昼夜温差较大(8-12℃),利于草莓糖分积累。凯里市无霜期在280—300天,常年降雨量为1200—1400mm,年日照时数在1100—1300小时,比较适合大棚种植草莓。根据草莓生长需要的温度、日照等因素,凯里市适合从当年10月至次年4月种植草莓,冬季低温可通过大棚调控,实现反季节上市,实现草莓种植经济效益最大化。
一、凯里市草莓产业发展现状
凯里市草莓产业种植有20余年的发展历史,目前已形成以下司镇、白午街道、鸭塘街道、舟溪镇等为代表的草莓主产区,零星种植的三棵树镇、旁海镇、碧波镇、龙场镇、白果井街道等9个镇街。其中下司镇是凯里市草莓种植面积最广、品种最多的镇,全镇草莓种植达925亩,获得新型专利1个,草莓绿色证书1个,发展了“下司草莓”“草莓之恋”“天姿娇艳”“长田莓湾”“富龙湾”等6个品牌。
凯里市2024年农业统计年报显示,全市草莓种植面积为1753.7亩,比上年增加314亩,同比增长21.8%,占全州比重为29.3%;产量为2385.4吨,比上年增加395.7吨,同比增长19.9%,占全州比重为27.4%。单产为1.1吨/亩,实现产值3578万元。
2020年至2024年,凯里市草莓播种面积分别1286亩、1608亩、1470亩、1560亩、1754亩,2021年至2024年分别同比增长为25%、-8.6%、6.1%、12.4%。2021年凯里市大力开展乡村振兴项目投入,在下司镇建设草莓大棚项目,投入资金233万元,大棚占地面积90余亩。2022年至2024年全市草莓种植面积逐年上涨,年均增长率约为9.66%。
2020年至2024年,凯里市草莓实现产量分别1758吨、2569吨、2316吨、2088吨、2385吨,2021年至2024年分别同比增长为62.8%、-9.8%、-9.8%、14.2%,单产分别为1.2吨/亩、1.6吨/亩、1.6吨/亩、1.3吨/亩、1.3吨/亩。
二、凯里市草莓产业发展前景
凯里市草莓产业的经济效益明显,其中规模化种植企业效益最为突出。以下司贵州山里阳光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例,该企业草莓种植面积为60亩,去年实现收益约200万元,为当地群众提供就业机会,实现群众就近就业增收。该企业采取“公司+基地+种植户”的模式,根据不同区域、不同需求进行合理的统筹规划,并且采用现代化的高科技种植技术,使得每亩产量最高可达1650公斤,大幅度提高了产量和产品品质。同时,该企业比较注重品种品牌建设,2024年,该企业种植的草莓深受消费者喜爱,选送的“粉玉”品种在贵州省首届草莓品鉴会评比中喜获银奖,并不断推陈出新,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和附加值。
对于零散不成规模化、无品牌草莓种植农户来说,由于成本较高,利润也较为有限。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凯里市普通农户种植一亩草莓的成本大约为1.7万元左右,而产量不到1500公斤,平均售价在16元/公斤左右,因此收益较为有限。因此,在未来的草莓种植中,应该鼓励农民逐步规模化,采用现代化的种植技术,并且加强品牌建设,提高自有品牌的竞争力。
三、凯里市草莓产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种植规模小,效益低。据统计,2024年凯里市草莓种植面积约1753亩,平均亩产1360公斤,亩均收益2.1万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主要原因是凯里市草莓种植仍以小农户为主,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比例较低,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再加上土地租金、人工成本上涨,但机械化程度低,导致单位生产成本较高,影响市场竞争力。同时分散经营模式难以应对市场波动、自然灾害等风险,产业稳定性较差。
技术水平低,品质不稳定。凯里市种植优质草莓品种(如粉玉、红颜等)多从青岛、昆明、浙江引进,目前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种,种苗成本高。加上标准化生产不足,栽培技术参差不齐,部分种植户仍依赖传统经验,导致品质不稳定,商品果率低。由于凯里市更适合温室种植草莓,温室、水肥一体化等现代化设施推广影响草莓产量和品质提升,但目前普及率不高。
产业链短,附加值低。目前凯里市草莓以鲜果销售为主,深加工环节薄弱,目前尚未形成草莓深加工产品(如果酱、冻干、提取物等),附加值挖掘不足。同时冷链物流不完善,草莓易腐损,但冷链运输覆盖率低,损耗率高(约20%—30%),制约远距离销售。同时还存在产销衔接不畅的问题。
品牌建设滞后,市场开拓不足。凯里市草莓品牌影响力弱,缺乏知名度和溢价能力,市场认知度低。同时同质化竞争严重,品种单一、销售渠道比较传统,销售市场主要针对本地市场,难以打开外部市场,难以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缺乏专业人才和管理团队。草莓是一种高科技、高投入、高管理的农作物,需要不断研发推广新技术、改进管理模式,以提高草莓的生长质量和产量。但是,由于缺乏专业人才和管理团队,并且现有的技术人才也缺乏创新力和对当地情况的了解,导致草莓品质参差不齐,市场竞争力不足。据调查显示,凯里市相关部门未能为草莓种植户提供相关技术指导,使得凯里市草莓产业难以快速发展。
四、凯里市草莓产业发展对策与建议
推动规模化经营,提升效益。鼓励农户以土地入股、租赁等方式流转土地,发展草莓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达到规模化种植与经营;支持龙头企业建设标准化草莓种植基地,带动周边农户发展规模化种植;政府出台土地流转补贴政策,鼓励农户参与规模化种植、经营。
推广先进技术,提升品质。鼓励草莓种植经营体与农业科研院所合作,引进和推广草莓新品种、新技术;农业部门定期组织草莓种植户开展草莓种植技术培训,提高农户种植水平;建设草莓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提高草莓品质。
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引进草莓深加工企业,开发草莓酱、草莓酒、草莓干等深加工产品;鼓励企业研发草莓新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建设草莓冷链物流体系,延长草莓保鲜期,扩大销售半径。
加强品牌建设,拓展市场。打造“凯里草莓”区域公共品牌,制定品牌标准,规范品牌使用;鼓励企业创建自主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利用电商平台、直播带货等新型营销方式和模式,拓展销售渠道,达到以销定产;定期或不定期举办草莓节、凯里市品牌草莓采摘节等活动,提升凯里草莓知名度。
培养专业人才,提升管理水平。为实现全市草莓产业及品牌上台阶,建立系统化培训体系,已显现非常必要。可采取: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由市农业农村局牵头,联合龙头企业、合作社,制定长期培训计划,分层次培训,从而达到全市草莓种植产业的提升;成立本地“草莓种植协会”,为协会提供技术交流平台和经费,确保开展品种改良、绿色种植技术研究。同时引进专家团队,邀请省内外草莓专家定期指导,解决技术难题,提高全市草莓产业档次;引入现代管理人才,招聘农业经理人,鼓励合作社、农场聘用专业管理人员,优化生产、销售流程。组织管理培训,针对经营主体负责人,培训财务管理、市场分析、品牌运营等知识。
综上,凯里市草莓产业不断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业结构、种植规模,不断提升种植技术和经营模式,循序渐进深耕和总结,“凯里草莓”区域公共品牌将会树立,也将达到预期产业规模效益和品牌效益。
(作者单位:凯里市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