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陈昆 周燕 杨豪) 时下正值烤烟移栽的关键期,岑巩县各烤烟种植基地里,烟农正抢抓农时,及时开展烟苗下田移栽工作,掀起万亩烤烟移栽热潮。
走进天马镇白岩坪村烤烟种植基地,前期铺满地膜的标准化烟田里,村民正忙碌穿梭在行垄间,有序进行着定点、打孔、植苗、培土等工作,大家动作娴熟、高效配合,多道烤烟移栽工序一气呵成。
“我今年要种90亩烤烟,今天是第一天移栽烟苗,请了12个工人,后续还将增加人手,计划在一个星期内全面完成移栽工作,便于下一步烤烟生产的统一管理、统一采收。”烤烟种植户杨政禄一边忙着搬运烟苗一边说。
像白岩坪坝区这样的土地集中连片坝区较多,依托资源优势,天马镇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将烤烟作为富民兴村的重要产业,以“专业合作社+种植户”发展方式,引导农户参与产业发展,由合作社提供全流程跟踪服务,让产业发展没有后顾之忧。同时,积极推行“烤烟+蔬菜”轮作模式,实现土地利用、土壤改良、产业增效、群众增收的多赢。
“我们合作社主要是在烤烟育苗、生物防治、地膜回收、专业化植保、专业化烘烤、劳务用工等方面,为种烟主体提供全方位服务。”岑巩县金叶烤烟综合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仁建介绍,合作社通过与镇、村两级协调合作,统一规划“烟菜”轮作区,不仅让田地不“闲”、产业发展“无缝衔接”,还能保障烤烟产业增产增效、促进农户增收“不断档”。
烤烟既是订单农业,也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从前期备耕到中期管护再到后期采收,每个环节都有大量的用工需求,为不少在家群众提供了稳定就业的机会。
正在地里进行烟苗植株培土工作的63岁务工群众陈仁发,来自基地附近的凯本镇沈家湾村,是一名烤烟种植经验丰富的“老烟农”。“我以前种过烤烟,现在年纪大了就不种了,但是种烤烟的技术、各环节工作我都很熟悉,所以每年我都会到附近的烤烟基地做工,找点零用钱。”陈仁发笑着说。
近年来,岑巩县大力发展烤烟特色富民产业,以全流程技术服务推动产业发展提质增效,让“小绿叶”成为促农增收的“金叶子”,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动力。据了解,今年该县计划种植烤烟1万余亩。目前,全县各烤烟种植区正有序推进烤烟移栽工作,预计在5月上旬全面完成。
(备注:1亩=0.0667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