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评论员
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强调,一个地方的发展活力同营商环境密切相关,指示我们要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州委十一届十次全会明确提出要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提升发展动力活力,坚持治、改、管并举,不断提高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水平,为全社会创业创新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环境。
大力优化营商环境,要着力解决企业和社会反映的突出问题。企业和群众的“急难愁盼”,就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风向标”。全州上下要以建设“诚信政府”为突破口,深入开展整治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专项行动,让政策的“含金量”转化为发展的“生产力”。
大力优化营商环境,要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要坚决破除地方保护、市场分割、“内卷式”竞争,促进要素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规范招商引资行为,通过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让企业能够在更大范围内配置资源、开拓市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竞争力,实现资源效益的最大化。
大力优化营商环境,要深化营商环境改革。改革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一招。要深化对标大湾区建设营商环境“先行区”改革,加快构建统一的民营企业诉求建议处置平台,创新打造“税费e办中心”,落实公平竞争政策,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刚性约束,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保障各类经营主体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完善产权制度,健全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系,建立健全涉企检查备案制度,实行“无事不扰”清单制度,探索实施柔性执法和免罚清单制度,推进“贵在执行”司法服务品牌、“阳光执行”等专项行动,建立完善激励机制,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大力优化营商环境,要强化干部教育管理。干部队伍的能力和作风,直接关系到营商环境的优劣。要坚决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理念,增强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将营商环境建设纳入干部考核体系,对工作成效显著的干部给予表彰奖励,对不作为、乱作为的干部严肃问责,打造一支懂经济、善服务、敢担当的干部队伍,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优化营商环境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着力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成长培肥土壤、充沛阳光雨露,以“钉钉子”精神一抓到底,必将形成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为黔东南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