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5年05月12日

科技助力让残疾人群体生活更美好

○ 苑广阔

5月10日,为庆祝第三十五次全国助残日,宁波市残疾人联合会在宁波市康复医院举办“科技助残”康养智能产品应用体验中心共建研讨会,省、市残联有关负责人和相关科研机构、企业及残疾人代表共30余人聚焦科技与残疾人事业的深度融合,共同探讨成立宁波市“科技助残”康养智能产品应用体验中心的可行性思路。(5月11日《宁波晚报》)

科技助残的本质,是打破“技术傲慢”的桎梏,构建以人为中心的设计哲学。宁波“1+3+N”框架的突破性在于,它创造性地搭建了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全链条验证平台。就像邦邦机器人的辅助行走设备,必须经过残疾人在不同地面、不同场景的反复测试,才能发现实验室里永远想不到的细节问题。

宁波模式更深远的意义,在于重构了产学研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残疾人不再是被动的受助者,而是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某企业的智能康复设备之所以能快速量产,正源于研发初期就邀请残疾人士参与设计。这种参与式创新打破了传统科研的封闭性,让市场需求与技术研发之间不再隔着一道天堑。浙江省残联所称的“金钥匙”,恰恰是这把打开实验室与市场大门的钥匙——它既不是纯粹的商业逻辑,也不是单纯的学术思维,而是建立在对人类困境深刻共情基础上的创新方法论。当科研机构、企业和用户形成“创新共同体”,技术转化就变成了有源活水。

在“最后一公里”处展现的温度,才是衡量科技文明的真正尺度。宁波计划在社区建立的智能辅具体验站,表面看是服务下沉,实则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实验:它测试的不仅是产品性能,更是整个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包容度。那些走进社区的高科技辅具,就像无声的文明使者,提醒着我们:一个社会的进步程度,恰恰取决于它如何对待最需要帮助的群体。当一位截瘫患者通过邦邦机器人的外骨骼重新站立时,站起来的不仅是他的身体,还有整个社会的人性高度。

--> 2025-05-12 1 1 黔东南日报 c294504.html 1 科技助力让残疾人群体生活更美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