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5年05月14日

加强文化建设和文明新风培育

—— 论深入学习贯彻州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精神

○ 本报评论员

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强调,贵州历史底蕴深厚,红色文化丰富,民族文化多姿多彩,要利用这一优势,增强文化自信、化风育人,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州委十一届十次全会提出,要加强文化建设和文明新风培育,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黔东南是名副其实的文化之州、生态之州、歌舞之州、百节之乡,是文化瑰宝与自然珍宝之地,是“多彩贵州”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进一步挖掘利用好特色文化资源,增强文化自信、化风育人,持续巩固提升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成果,在加快建设多彩贵州文化强省上走前列、做示范。

加强文化建设和文明新风培育,要持续加强整体性、系统性保护。完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制机制,加强对民族特色村寨、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村名镇、革命战争时期留下的红色旧址等的整体性、系统性保护,并打造一批“原字号”“新字号”新场景。建立健全红色资源保护管理利用体制机制,推动台江、剑河、施秉等县申报革命老区。要加强对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国家级非遗、省级非遗的生产性、活态传承保护,健全非遗传承人保护体系,持续办好非遗集市、丹寨非遗周等,用好非遗工坊和非遗传习基地,打造数字博物馆。

加强文化建设和文明新风培育,要持续丰富基层文化生活和培育文明新风。加强红色文化、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生态文化等传承弘扬和研究推广,推动各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快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州,巩固提升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创建成果。深入挖掘黔东南文化渊源脉络和时代价值,着力用文化讲好黔东南故事。完善好培育好发展好“村超”“村BA”“村歌”“村T”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开展苗年、侗年、姊妹节、萨玛节、芦笙节、谷雨节等系列民族节庆活动,增加基层精神文化服务和产品供给。加强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更加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践行。更好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阵地作用,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护苗行动”等实践活动,拓展“理论宣传二人讲”等宣讲方式,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实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五大创建”活动,因地制宜推广“合约食堂”“积分超市”等乡村治理模式和“村超”“村BA”以赛促治经验。持续推进移风易俗,深化治理铺张浪费、滥办酒席、高价彩礼、人情攀比、薄养厚葬、吃喝盛行、攀比建房等陈规陋习,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大持久动力。

加强文化建设和文明新风培育,要持续推动文旅体融合发展。用好自然珍宝和文化瑰宝,纵深推进旅游产业化,全力打造国内外知名民族特色旅游目的地。支持西江千户苗寨、肇兴侗寨创建5A级景区,加快西江千户苗寨、镇远古城等世界级旅游景区建设,着力把肇兴侗寨打造成世界级旅游景区。推进文旅、体旅、酒旅等融合发展,做足旅居文章,创新“四季”旅游产品,提振发展夜间经济,把民族节庆打造成旅游产品。深挖“跟着赛事去旅行”潜力,支持榕江申报打造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台江建设全省特色篮球小镇。提升黔东南“村字号”文旅特色IP创新运营能力,带动乡村旅游发展。谋划筹办国际性赛事活动,强化民族文化旅游国际化展示,提升黔东南文化旅游国际知名度。

快马加鞭,赴机在速。我们要自觉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州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精神,在展现贵州新风采中赢得黔东南发展、作出黔东南贡献。

--> 2025-05-14 —— 论深入学习贯彻州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精神 1 1 黔东南日报 c294705.html 1 加强文化建设和文明新风培育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