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余天英) 今年以来,我州农业农村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贵州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紧扣省委、省政府及州委、州政府关于农业现代化的决策部署,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扎实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一季度,全州农业生产呈现“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为全年粮食丰收和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州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2.59亿元、同比增长4.4%(与全省持平),增速较上年高0.7个百分点,排全省第4位(较上年上升2位),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分别增速3.0%、9.8%、2.9%、7.1%、3.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26元,同比增长6.6%,增速全省排第5位,呈现“多业并进”格局。
春耕生产是全年农业生产的“第一仗”。我州坚持早谋划、早部署、早落实,全力抓好春耕备耕和夏粮田间管理。目前,全州已春播163.29万亩,全州在田夏粮面积82.84万亩。全州水稻种子已储备1996.25吨、玉米种子已储备765.66吨、大豆种子已储备576.31吨,化肥已储备6.98万吨、农药已储备379.19吨、农膜已储备1866.03吨,确保了春耕农资“不断档、不脱销”。同时全州共出动执法人员4173人次,检查市场1151场次,检查经营户及企业4888个次,有效净化了农资市场环境。
为扎实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我州印发了《黔东南州2025年粮油生产暨大面积单产提升工作方案》,从稳定播种面积、整建制推进、优良品种推广应用、良法集成示范、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防灾减灾等方面对全年粮油生产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州农业农村局组织4个生产指导组,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推动高产技术落地见效。
在科技赋能方面,全州大力推广“稻+鱼”“玉米+大豆”等复合种植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效益。同时,加强与气象部门合作,建立农业气象灾害预警机制,及时发布低温冻害、暴雨洪涝等灾害天气预警信息,指导农户科学应对,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