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5年05月20日

生态养殖奔富路

—— 记剑河县柳川镇加禾村致富带头人向建国

生态养殖奔富路

—— 记剑河县柳川镇加禾村致富带头人向建国

○ 通讯员 张德冲

近日,笔者走进剑河县柳川镇加禾村群山环抱中的生态养猪场。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整齐的猪舍,灰墙土瓦,环境整洁,与传统养殖场印象迥异。

接待我们的是年过半百的向建国,他身穿迷彩服,面庞黝黑,精神饱满。作为剑河县柳川镇加禾村副主任、镇人大代表,他在生猪养殖行业已深耕二十余年,从一名普通农民成长为当地知名的致富带头人。

上世纪七十年代,向建国出生在加禾村一个贫困家庭,成长经历让他深知生活的艰辛。成年后,他曾外出务工,后因家中双亲年迈而选择返乡务农。2000年初,在家庭经济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他果断向银行贷款,创办了小型养猪场,开启了生态养猪之路。尽管初期遭遇失败,但他坚持不懈,不断总结经验,逐步扩大规模,最终形成了目前存栏300余头的养殖基地。

2024年1月,向建国成功争取到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项目资金60万元,用于建设标准化生猪繁育基地。该项目引进种公猪3头、繁殖母猪30头、仔猪126头,合作期限为四年。每年按照投入资金的4%即2.4万元进行分红分配,其中80%优先惠及脱贫户、边缘易致贫户及突发严重困难户;剩余20%用于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改善村内小型公益设施。

走进养殖场,只见猪舍宽敞明亮,各类生猪分布有序。工作人员正在调配饲料,确保营养均衡。向建国表示,养殖场坚持生态养殖理念,使用无污染饲料,并引入山泉水供猪饮用,所产猪肉品质优良,市场反响良好。

同时,他采用先进的粪污处理系统,将猪粪转化为有机肥料和水产养殖饲料,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种植的玉米、稻谷等作物再用于饲养生猪,形成“养殖—加工—种植”的绿色循环经济模式,不仅解决了环保问题,还提升了土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以前都是小规模试养,直到去年争取到项目资金,扩建圈舍至1000平方米,才真正形成规模。”向建国说道。他坦言,目前一家三口年收入约25万元,除去成本,收益稳定可观。

谈及未来发展,他表示,农村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如中药材、青白茶等产业都具有发展潜力。他希望更多青年返乡创业,带动家乡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通过与向建国的交流,我们感受到他对农业的执着和对家乡的责任感。他不仅实现了自身致富,更以生态养殖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成为新时代农村产业振兴的生动实践。

--> 2025-05-20 —— 记剑河县柳川镇加禾村致富带头人向建国 1 1 黔东南日报 c295333.html 1 生态养殖奔富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