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河县:
油菜翻金浪 田间奏“丰”歌
本报讯 (通讯员 彭开燚 杨洁茹) 近日,剑河县南明镇的油菜迎来丰收,金黄的油菜迎风摇曳,轰鸣的收割机穿梭田间,现场一派繁忙。
走进南明大坝,连片的油菜田里,收割机正开足马力作业。齿轮转动间,一排排油菜被整齐收割、高效脱粒,粉碎后的秸秆则均匀地抛洒在田间,化作滋养土地的天然肥料。据贵州剑南农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周权介绍,当地采用“稻油轮作”种植模式,实现“一地双收”,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又能通过秸秆还田有效改善土壤结构。
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南明镇大部分的油菜种植已实现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贵州剑南农科技有限公司还配备烘干榨油设备,真正实现了从田间到餐桌的产销一体化。目前,该公司通过土地流转,已建成800亩标准化油菜种植基地,预计可收菜籽12万公斤,实现综合产值80万元,同时还能带动周边农户增收。
近年来,南明镇积极探索深化坝区农业示范小城镇改革工作,推进坝区耕地保护的同时,以“油菜花节”为载体,精心打造农文旅融合新业态,走出了一条特色乡村振兴之路。南明镇党委副书记潘年忠表示:“我们将继续完善‘稻油轮作’产业链,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让油菜花不仅开在田间,更开在老百姓的钱袋里。”
据了解,近年来剑河县大力推广“稻油轮作”种植模式,通过提供优质种苗、农机补贴和技术指导等措施,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带动农户增收致富。据统计,今年剑河县油菜种植面积达2.82万亩,预计总产量3336吨,亩产118.3公斤。目前,各乡镇正组织全力抢收,确保颗粒归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