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5年05月21日

雷山县:

“四位一体”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雷山县:

“四位一体”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本报讯 (记者 王晓梅 通讯员 吴兆彬) 近年来,雷山县坚持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的重要保障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探索构建“四位一体”发展模式,着力破解村集体经济“总量薄弱、结构单一,资源富集、开发粗放,人才外流、专业匮乏”等难题,全力推动村集体经济转型升级。2024年全县154个行政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均达20万元以上,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5811.47万元,26个村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50万元以上“强村”标准。

把准舵,破解“怎么干”困局。落实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三年规划,明确村集体经济项目和资金投向,加大政策、路径、资金、项目等方面扶持力度,进一步优化功能布局。围绕“一园六区”发展规划,坚持构建“1+3+5+N”的全域旅游发展布局,以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为目标,探索产业转型升级新路径,形成了“联合党委、联村党委、村集体领办专业合作社”等模式,引导基层党组织因地制宜、找准定位、整合资源、靶向施策,确保村集体经济发展思路活、布局优、路径准。

强堡垒,破解“基础弱”症结。坚持围绕基层基础强“双基”,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提质增效”重要手段,聚焦村集体“三资”管理不到位和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等问题,深入开展村集体“三资”监管及“排队抓尾、双整双创”行动。2024年以来,全县排查整改村集体“三资”问题199个,收缴中央扶贫互助资金473.76万元;由50名县乡领导干部深入17个后进村(社区)党组织调研指导基层党组织整顿提升工作208次,走访党员、群众2313人,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59个。

活机制,破解“人才荒”瓶颈。制定《雷山县鼓励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到村就业创业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二十七条措施》,深化村级组织领军人才和后备力量“双培养”工程,坚持“五措联动”培养机制,加大优秀人才培育、回引等力度,选派96名驻村第一书记、192名驻村工作队员到村任职,其中27名为“退居二线干部”。着眼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撑,充分发挥农村职业经理人“轮值董事”作用,聚焦村集体资源要素,成立“轮值跟岗”培训班,按岗位类型分类施训,建立“培训—考核—聘用”闭环机制,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高山冷水稻鱼繁殖、银球精酿啤酒、非遗文创产品开发等村集体产业不断培育壮大,直接带动村集体增收588.73万余元。

拓路径,破解“模式旧”僵局。立足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要素等实际,探索多元发展之路,全力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抢抓新国发 2 号、“桥头堡”等政策机遇,依托县域内西江千户苗寨、郎德苗寨、姑妈篮球、《仰欧桑》剧场等优质旅游资源,探索构建“前店后厂”“飞地经济”等联农带农模式的村集体经济联合体,推动农文体旅高质量融合发展。以西江千户苗寨旅游消费大市场为“前店”,154个村为“后厂”,打造“1+N”产业生态体系,推动成立党组织领办集体经济公司、合作社157个,联合党支部、集体经济联盟3个,打造游客集散(服务)中心5个,实现农特产品线下销售达240余万元。

--> 2025-05-21 雷山县: 1 1 黔东南日报 c295462.html 1 “四位一体”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