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处入手展现新风采
——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贵州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 许安文
今年3月17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关于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我们推进红色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党史部门要深学细悟,“干”字当头抓落实,“实”处入手展现新风采。
一、坚持政治引领,提升党史工作方向力
政治属性是党史工作的根本属性,党史姓党是党史工作的根本要求。党史部门要把旗帜鲜明讲政治作为第一位的要求,突出政治引领,增强政治定力,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第一,持续深入学习。为党撰修“红色家谱”是党史部门的重要职责。党史部门务必始终坚持“党史姓党、党史为党”,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通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贵州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等,教育引导党史干部悟规律、明方向、学方法、增智慧,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坚决肩负起党史工作的光荣使命。
第二,坚定服务大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史工作是党的全局工作和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党史工作才能充满生机活力。党史部门要自觉在党史工作中恪守政治纪律,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以“三个历史决议”为准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贵州时关于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史为鉴、察往知来,实事求是地反映和阐述历史,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坚决避免出现“低级红”“高级黑”问题。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党史研究与党委、政府发展战略、中心任务结合起来,做到党有所需、史有所为,实现党史事业与党委政府中心大局同心同向、同频共振。
二、坚持精编细研,提升党史咨政专业力
“鉴于往事,资于治道”。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指出,“贵州历史底蕴深厚,红色文化丰富,民族文化多姿多彩,要利用这一优势,增强文化自信、化风育人,助推经济发展”。党史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把党史研究任务抓好,精编细研,不断提升党史研究的资政服务能力。
第一,强化资料征集。党史资料是记录和反映历史活动、历史进程的重要载体,党史资料征集工作能否做好,直接关系为党委、政府中心大局服务能力的强弱。要突出“历史”“红色文化”重点,落实好史料征集联动机制,深入挖掘、规范征集党史资料。持续开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等时段的党史资料征编,丰富各个时期党史资料。常规推进《中共黔东南州委执政纪要》、州委大事记等资料征集和编纂工作,准确记录党的历史,夯实党史工作史料基础,为纵深推进黔东南州红色文化发展作出不懈努力。
第二,提升资政能力。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建设“桥头堡”等州委、州政府中心工作和全州民生热点难点等问题开展调研,努力提升资政服务能力。今年重点要围绕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等重要节点,组织开展系列党史专题研究。积极申报中央党史文献研究宣传引导项目,认真抓好省委党史研究室重点资政调研课题的调查研究,指导县(市)完成年度课题调研任务,努力转化调查研究成果,不断提升党史研究为中心大局服务的“含金量”。
三、坚持化风育人,提升党史宣传影响力
存史资政育人是党史工作的职责所在。红色资源是我们党百年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新时代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源泉。黔东南州红色资源丰富,全州有7个革命老区县(市),革命遗址343处,州内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处、省级17处、州级4处、县级16处,国家级国防教育示范基地1处、省级7处,还涌现出中国工人运动先驱龙大道、中国共青团重要创始人周达文、红军大管家开国上将杨至成等一批革命杰出人物……这些红色资源,带给我们思想启迪和精神滋养,在新征程上焕发出其时代光彩。党史部门要把这些红色资源作为党员教育的生动教材,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场地、革命遗址遗迹、纪念场馆等教育基地的现场教育作用,化风育人,着力提升党史宣传教育的影响力。
第一,筑牢支撑点,让党史宣传教育有形。全州上下统筹联动,形成一盘棋,依托州内的黎平会议会址、中央军委纵队黎平驻地旧址、榕江红七军军部旧址以及杨至成将军纪念馆、锦屏龙大道故居陈列馆、红七军历史陈列馆等,因地制宜丰富历史展陈展馆内容,着力打造红色教育矩阵,提升党史宣传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借助革命遗址遗迹、红色文化场馆等平台,重点宣传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战争的英勇奋斗和付出的巨大牺牲,宣传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光辉业绩,宣传党的光荣传统、优良作风和革命精神,宣传不同历史时期涌现的英雄模范人物,让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学习党史、了解党史,切实用党的伟大成就激励人、用党的优良传统教育人、用党的成功经验启迪人。
第二,抓实需求点,让党史宣传教育有味。党史部门要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强化与其他部门协作攻坚,配合州、县两级党校,按照“一个基地、一段故事、一门课程”的思路,精准对接党员需求,集中收集整理一批本土红色人物、红色文化、历史事件等革命资料,整理一批生动形象的革命历史故事等,精心开发本土红色教育课程,着力打造“红色课堂”,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在重温红色经典中寻求理想之光,让党员在实景实境中接受沉浸式教育,赓续红色血脉,立足岗位干事创业。
第三,找准关键点,让党史宣传教育有效。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党组)的核心作用,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贵州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宣传贯彻《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等重点内容,将党史学习教育与党建工作、红色文化场地、革命纪念馆等教育阵地相融合互推进。坚持以党支部为单位,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方式,邀请革命老兵、劳动模范和红色基地讲解员现场讲授,开展“五老”讲党史等活动,用身边榜样教育身边人,引导党员干部汲取“红色营养”,深切领悟初心,深刻启迪思想,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的文化自信和发展信心决心。充分发挥好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以及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在党史宣传教育中的作用,让党史宣传教育精彩纷呈、取得实效。
四、坚持保护开发,提升党史融合发展力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贵州时强调,“对民族特色村寨、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对革命战争时期留下的红色旧址,要加强系统性保护”。这为我们做好红色革命遗址遗迹保护和传承利用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近年来,我州高度重视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弘扬和开发利用工作,从“十三五”开始,就开发红军长征途径12个县的红色旅游景点,形成以“红色文化+康养旅游”“红色文化+苗族文化+名人故居”“红色文化+侗族文化+自然生态”“红色黎明,伟大转折起点”为主题的多条红色旅游精品线,为助推全州旅游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下步工作中,党史部门要立足单位职责,写好“党史融合”发展文章。
第一,密切配合抓推进。紧紧抓住国发〔2022〕2号和黔府发〔2022〕7号文件的历史机遇,配合文旅和文物部门,深入发掘红色资源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价值,充分发挥革命遗址的教育功能,切实抓好红色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把红色故事讲述好,把红色旅游开发好,把红色精神弘扬好。配合组织、农业农村局等部门,以美丽乡村示范建设为契机,整合资源,对县(市)革命遗址遗迹和纪念馆建设等进行修缮维护,让人民群众在畅享“诗和远方”的美好旅程中体味红色文化之韵。配合州人大、文旅、文物等部门,制定并严格执行革命遗址保护条例,将革命遗址保护开发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管理。
第二,深度融合谋发展。会同有关部门科学编制规划,将红色文化与旅游开发工作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城乡规划、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专项规划和政策文件中,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规划体系。会同文旅等部门一起,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用好自然珍宝和文化瑰宝,积极探索“红色文化+”模式,将红色文化与旅游发展深度融合,全力打造国内外知名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例如,可推出“红色+家庭亲子游”,弘扬红色家风,营造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推出“红色+团建游”,弘扬集体主义精神,培育团结友善的工作氛围;推出“红色+康体养生游”,弘扬红色体育精神,引导人们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推出“红色+节庆游”,增强红色文化仪式感,丰富人民群众精神生活。
(作者单位:中共黔东南州委党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