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校园餐”成为“公开餐”
○ 戴先任
校园食品安全关乎学生健康,整治“校园餐”腐败的话题始终受到社会高度关注。最新一期《中国纪检监察》杂志披露了四川绵阳深入开展“校园餐”专项整治的情况,其中提到,一中学食堂经理敛财超百万,小卖部里一个面包也要收2毛钱回扣。(5月21日极目新闻)
校园餐关系着学生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成长。但一直以来,一些地方的学生营养餐问题不少,比如有地方出现学校拿“素面”充营养餐的问题,学生营养餐“变味”“不营养”或遭到克扣,这样的问题屡见不鲜。
近年来,各地加快“校园餐”专项整治,就在今年2月,教育部深化开展“校园餐”专项整治,比如夯实中小学校主体责任;紧盯食材采购、配送、查验、贮存、加工制作等关键环节,加强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强化督学监督,畅通师生意见反映和投诉机制……这些措施就是有的放矢。
要整治校园餐腐败,如要“重拳”惩治将黑手伸向“校园餐”的不法分子,更要铲除校园餐腐败的滋生土壤。如要夯实中小学校主体责任,拧紧责任链条,督促校长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要打造“明厨亮灶”校园餐,就要重视社会监督力量,要让“校园餐”成为“公开餐”,要让校园食堂在阳光下运行。如孩子能不能吃好,家长是最关心的。让家长能够充分参与监督,学校食堂的招标、质量监控与饭菜定价等,都要引入家长监管机制,畅通学生、家长及社会公众的监督与维权渠道,这样就有助于破除“学校霸权”,更好制衡与约束学校管理权力,保障校园餐食品安全。与此同时,还要“重拳”惩治将黑手伸向“校园餐”的不法分子。先把校园餐装进“法治餐盒”里,才能把“校园餐”都装进学生盘子里,而不至于进了腐败分子、不法分子的私囊中。
要以深化“校园餐”专项整治为契机,更好保护广大学生合法权益,还校园一方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