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杨娟
5月中旬,在凯里市舟溪镇情郎村的楠木林下,一场别开生面的“院坝协商会”正在举行。这个被誉为 “金丝楠木之乡” 的苗族村寨不仅有古楠木群守护的传奇故事,更在基层治理与乡村振兴的浪潮中,探索出一条农文旅深度融合的发展路径。
古寨新韵:楠木林中的农文旅协奏曲
情郎村拥有令人艳羡的自然资源。域内森林覆盖率高达 82%,金丝楠木古树群尤为珍贵,42 株胸径在 36 至 118 厘米的楠木,树龄跨度从 50 年到 600 年不等。川洞天生桥、长岭岗、凉风洞溶洞等独特景观,为村子增添了无穷魅力。而关于情郎村的传说,情郎名称的由来等,更为这片土地披上了一层神秘浪漫的面纱,吸引着游客前来探寻。
当天,在舟溪镇政协委员联络委组织召开的情郎村环境卫生管理促文旅发展“院坝协商”现场会上,71 岁的退伍老兵李聚书率先表态:“村里发展需要每个人出力,我虽然年纪大了,但可以带头搞好卫生,监督不文明行为。”
嫁入情郎村 40 余年的潘昌珍指着不远处几栋隐于绿树间的吊脚楼说:“今年五一村里的6栋民宿天天爆满,游客夸这里是宝藏打卡地!”
“我们还可以发动更多有条件的乡亲改建民宿,扩大接待规模。”
……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围绕房前屋后卫生、私搭乱建拆除、公共区域环境和提高群众爱护环境卫生意识等问题共同商议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参会的政协委员们则认真地逐条记录着乡亲们的意见和看法,以便会后梳理、研判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这样的协商会开到村民心坎里,成果也显而易见。”村支书李英臣介绍道,情郎村楠木古树群落观赏、高山民宿打卡、苗族蜡染、织布展示、鱼虾捕捉体验的多元化乡村旅游模式逐步形成。
漫步情郎村,硬化步道蜿蜒至家家户户,木质吊脚楼改建精品民宿与楠木古树相映成趣,绿树围绕的文化广场成为村民休闲的好去处。近年来启动的“村寨靓化行动”中,村民投工投劳建成62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500平方米的花卉景观带、硬化便民步道 7500 米。在“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下,林下养殖的“跑山鸡”项目初具规模。
这是凯里市院坝协商“五联五有”助力基层治理机制生动实践的缩影,即通过党政联推、力量联合、议题联选、会议联办、效果联评“五联”,做到协商有主体带动、协商有组织保障、协商有精确事项、协商有规范程序、协商有转化成果“五有”,将协商延伸到基层“末梢”。
治理密码:“院坝协商”“五联五有”的凯里实践
情郎村的蝶变,折射出凯里市创新基层治理的突破。
凯里市政协探索“五联五有”破题“院坝协商”新机制,推动基层治理增效。这些实践展现出基层协商不仅能解决实际问题,更能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
其构建的“班子成员包片、专委办蹲点、委员下沉”体系,覆盖全市20个镇街,“院坝协商”全面推进。聚焦建设“和美乡村”,引导249名政协委员下沉166个村,围绕移风易俗、人居环境治理等开展“院坝协商”67场,达成共识事项292条,办成民生实事31件,破除陈规陋习6个(项),成功打造淑里村等和美乡村示范点12个。下司镇淑里村围绕“龙山河联动治理、村寨减控高价彩礼”跨区域联动协商实践成果被中央媒体“理想中国·讲好‘中国式商量’故事”网络主题采访团报道。开怀街道寨瓦村“防溺水”群防群治院坝协商、万潮镇盐井村以人居环境整治及闲置资产盘活助力和美乡村建设院坝协商2个村级协商案例入选全州“院坝协商”典型案例。三棵树镇格细村通过“苗族传统节日举办规范”协商,进一步推动以节促旅引客来、以节促游激消费、以节促产话振兴……这些生动案例共同诠释着“五联五有”机制的生命力,通过“协商故事会”“成果展播”等形式推介,成为可复制的基层治理模板。
“没有调研不开口,没有数据不发言”成为“院坝协商”的铁律。这种精细化的工作方法,使协商成果从“纸面建议”转化为“地面实景”。全市77名智库专家在67场院坝协商会议中,根据议题安排参与前期调研和咨询论证,并提出专业性较强的意见建议,加深群众对协商成果的认可。
凯里市 “五联五有”破题“院坝协商”为基层治理赋能,将“群众呼声”转化为“治理哨声”,打造多元共治的基层治理新格局,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协商动能,绘就“政通、民议、事成”的善治新图景。
站在情郎村的长岭岗上俯瞰,金丝楠木郁郁葱葱,蓝莓园丰收在望,木鼓场传来阵阵欢歌。这座古寨正以协商共治为笔,以生态文化为墨,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书写着浓墨重彩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