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潘晓飞) 近日,在岑巩县新兴大道上段停车场内,随着智能升降杆的抬升,执行完公务的车辆陆续停回指定区域。没一会儿工夫,验收完毕的公务车,再次驶向目的地。
“现在用车只需线上预约,直接过来开就好了。这些车辆也会定期检查,能有效保障驾驶安全,让出行更放心。”岑巩县林业局工作人员邓伟说。
过去,岑巩县各单位自管公车,财政需负担高昂的车辆购置和更新费用。如今,62家行政事业单位采用市场化租赁方式用车,财政彻底卸下车辆更新的重担。改革前全县保障公务出行车辆166辆,如今精简至111辆;每年保险、维修维护等费用锐减,节约160余万元。
这些悄然变化的背后,是一场关于公务用车运行机制的系统改革。越来越多的行政事业单位人员享受到了更安全、更便捷、更高效的公务出行保障服务。
2024年12月21日以前,随着县直单位在业务开展、招商引资、举办活动等方面的公务出行需求增长,公车配置不合理、车辆老化、运力不足、运行成本高等问题逐渐显露出来。70%的车辆达到报废标准,新车买不起、旧车不敢用。2022年的公车使用情况摸底结果,让岑巩县下定决心,开启公务出行降本增效新篇章。
“2016年全国车改后,部分单位不再保留公车,也不再安排公车运行经费预算,但公务出行的需求还在,出行保障比较困难。”岑巩县机关事务服务中心主任郭焱说。
“车辆闲置与需求紧张并存的矛盾突出,有的车辆长期停在车库积灰,有的部门却因用车紧张耽误出行。”岑巩县润安汽车运营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陈霞坦言。
为破解传统公车在管理中的一些难题,该县结合自身实际,以“市场化运作、规范化管理、透明化监督”为核心,积极探索公务用车社会化改革路径,打通基层公务出行“最后一公里”。
经评估,全县128辆公车有偿划拨至岑巩县润安汽车运营有限责任公司,盘活存量资源。县财政将相关的公务用车经费预算整体划拨至县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再由其定期对全县涉改单位用车情况统计审核,据实拨付至公司。
本次改革主要聚焦一般公务出行,不包含中央认定的执法执勤单位。改革实施前,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和县交通运输局主动申请纳入改革,实行统一集中管理。
“我们局一共8辆公车,都是10多年或者里程超过20万公里的老车,车况很差。”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周刚说。5月14日,周刚通过APP向润安汽车公司申请了两辆车,前往水尾镇开展特种设备检查。
自改革实施以来,全县62家行政事业单位纳入管理体系,通过引入社会运力、搭建数字化平台、建立集中服务体系,提升出行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在调度指挥中心,24小时值守在岗位上的工作人员,根据各单位提交的用车申请,第一时间按照需求精准调配车辆,满足多样化的公务出行需求。
将车辆集中管理后,用车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用车单位只需支付里程费和时长费,车辆维修、保养、清洁、加油(充电)、ETC、更新费用等由润安汽车公司负责,各单位无需再分散承担运维成本,财政支出压力显著缓解。
目前,城区共设置3个车辆服务点,每个乡镇分别设置1个车辆投放点。改革后,车辆日均使用率提升40%,短途公务出行响应时间缩短至30分钟内。
“公务出行主要集中在工作日,为进一步提高车辆利用率,公司在周末和节假日,面向个人推出社会化公车租用服务,让广大市民在享受品质出行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实实在在的优惠。”陈霞说。
目前,润安汽车公司正分批次购入60辆新能源汽车,并按要求逐年更新替换燃油车,新能源车辆占比将达59%,让公务出行更绿色环保。
自新模式运行以来,已完成公务出行8132单次,安全行驶55万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