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王道东 通讯员 李昌华) 为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提升和美乡村“容颜”,连日来,剑河县多点发力、精准施策,在敏洞、南明、磻溪、观么等乡镇(街道)深入开展“两清两改两治理”专项行动,通过聚焦重点区域、紧盯关键环节、发动全民参与等方式精准施策,掀起人居环境整治新热潮。
敏洞乡以院坝会、入户宣传、志愿活动为抓手,扎实开展“两清两改两治理”工作,激发群众参与热情。
在各村寨院坝内,干群围坐一堂,村党组织书记耐心讲解“两清两改两治理”工作重要意义和具体要求,并倾听群众的宝贵意见和建议。成立以党员、干部、网格员为主体的“苗侗汉”三语宣传小分队,挨家挨户走访宣传,手把手指导群众规范清理卫生死角,引导群众自觉摒弃乱丢垃圾、随地吐痰等陋习。活动启动以来,敏洞乡开展院坝会9场次,收集意见建议23条,入户开展文明宣传3000余人次,现场指导群众开展卫生整治50余次,完成“两清”整治点122 处,申报改厕、改圈96个,落实106个污水处理设施,创建星级文明户10户,发放“门前三包”责任牌50张。
南明镇通过“强化干群合力、宣传共谋发展、建立长效机制”三步走,助力“两清两改两治理工作”落地见效。
按照网格化管理方式,推行“网格+党支部+党员”治理模式。线上利用微信公众号发布倡议书,线下发挥村组干、驻村干部等力量召开院坝会和开展入户走访,大力宣传人居环境整治内容。活动启动以来,南明镇开展人居环境整治2000余人次,清理乱堆乱放161处,清除卫生死角43处,拆除残垣断壁5处,召开村级部署会14次、推进会14次、院坝会6次。
磻溪镇紧扣“全民投身两清、合力推动两改、深入践行两治理”主线,充分发挥党员干部“领头雁”效应,凝聚多方力量,推动环境整治从“单向发力”向“多元共治”深度蜕变。
以洞脚村为示范样板村,聚焦庭院周边、道路两侧、沟边渠旁等“顽固地带”,精准发力攻克卫生难点。创新推行“党员带头+群众参与”模式,党员先锋队率先垂范、下沉一线,带动村组干、乡贤人才、公益岗人员等力量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活动启动以来,磻溪镇动员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1000余人次,整治各类乱堆乱放230余处,清理残垣断壁50余处,清除废旧广告100余个,政策内容宣讲30余场次,公示区域张贴倡议书190份。
观么镇聚焦人居环境整治重点任务,采取“党建+”模式,干群协同发力推动乡村颜值与品质双提升,实现别旧貌、焕新颜、展新姿。
以村级党支部为核心,通过党员联动护林员、群众等力量,对公路沿线、沟渠河道、房前屋后等重点区域进行“地毯式”清扫,形成“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共治格局。活动启动以来,观么镇累计清理卫生死角30处,开展乱堆乱放排查40次,清理卫生乱象460余处,完成垃圾治理排查63次,问题整改23个。
剑河县“两清两改两治理”工作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乡村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群众的环保意识和文明素养有了明显提升。下一步,剑河县将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持续巩固和拓展整治成果,共筑生态文明新风尚,为奋力谱写“经济兴、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剑河新篇章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