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李行行 陈毅) “今年参赛队伍真多,铜仁、湖南、广东等很多地方都有代表队参赛。”
“看着年轻人扎制的龙舟在河中破浪前行,比自己得奖还要欣慰。”
清晨,迎着一缕朝霞,漫步在镇远古城氵舞 阳河河缤步道,人们谈论的全都是近日落幕的赛龙舟趣事。
镇远县非常重视文化传承,自古有赛龙舟的习俗,2011年,《镇远赛龙舟》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年,镇远一改常态,将赛龙舟活动延伸至3天,不仅吸引了省内外53支龙舟队2000余名运动员参赛,还吸引了25余万游客齐聚镇远,共享文化盛宴,饱览非遗风采。
镇远赛龙舟缘何如此备受青睐,是红色引擎激活了2000多年的历史文脉。
“不管是春节、元宵,还是端午等重要节日活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是主心骨。” 氵舞 阳镇东关社区党支部书记艾仁进说,不仅仅是组建龙舟队,筹备运动服装、参赛龙舟等必需物资,还有运动员们的吃住行,以及辖区环境卫生保洁、协助梳理交通、服务游客等大小事务,社区党支部都得牵头组织实施,特别是龙舟系列技艺传承,每年都不能落下。
“只要年轻人肯学,老祖宗的手艺就断不了!”56岁的党员李启发是镇远赛龙舟县级非遗传承人,从小爱好赛龙舟活动,16岁成为龙舟队的舀水师,成年后当过龙舟队的划手、鼓手、教练等角色,最后发挥自身雕刻技艺特长,将龙舟文化全部融入龙舟、龙头等部件的雕纹里,办起了龙舟造船厂,除了订制打造龙舟等部件外,还探索了龙舟文创新路,成了远近闻名的龙舟匠师。
“西门街是老白龙、兴隆街是老青龙、民主街是皂角龙……古城区12个社区龙舟各有特色,主要以颜色区分。”在造船厂墙上,贴着李启发亲自设计的十二社区龙舟手稿,在他的手机里,存放着数百张龙纹图谱,从明清壁画到AI设计都有涉及。
在李启发的造船厂里,十几个木工师傅正在研习龙舟造型。端午节之后,赛龙舟活动落下了帷幕,但龙舟技艺传承仍在继续。他们在总结复盘各型龙舟的参赛情况,把造型美观、表现出色的龙舟列入下一年度着重推广的龙舟品牌。
培养传承人,是镇远赛龙舟得以薪火相传的关键。该县每个社区都培养有自己的龙舟队伍,男队女队都有,少则四五十人,多则几百人,这也是镇远赛龙舟何以全民参与,经久不衰、历久弥新的重要原因之一。
“很震撼,文化氛围很浓,各种活动精彩绝伦,不虚此行。”正如来自北京游客周先生所说,镇远赛龙舟除了龙舟传统文化展演、龙舟竞技外,还有陆上游行、水上游江,以及“龙神嫁妹”等文化习俗表演,增强了活动看点和游客体验感,是镇远当地活脱脱的非遗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