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建辉
每到夏季,又软又透气的拖鞋几乎成为孩子们居家外出的“标配”,但近日媒体纷纷报道的一项抽检结果却令人担忧,该检测结果显示,在热销的儿童拖鞋中,有半数产品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严重超标,平均超标365倍,最高竟超过500倍!这些问题产品多数售价低廉、色彩鲜艳、材质柔软,正是家长们最青睐的。(6月5日央视新闻)
夏日街头,色彩鲜艳、价格低廉的儿童拖鞋成为不少家长的“心头好”。然而,这些看似普通的日常用品,却可能暗藏危机。当孩子们穿着这些“毒拖鞋”奔跑嬉戏时,一场悄无声息的健康威胁正在蔓延。
面对“毒拖鞋”危机,家长的个体警惕显得杯水车薪。即便家长练就“火眼金睛”,仅凭肉眼和嗅觉也难以辨别邻苯超标与否。问题的关键在于,市场监管体系的滞后与薄弱,给了“毒拖鞋”可乘之机。虽然我国对儿童鞋类邻苯二甲酸酯含量早有明确标准,但在实际执行中,存在抽检覆盖率低、处罚力度弱等问题。部分小作坊生产的产品,甚至未经任何质量检测便流入市场,形成监管盲区。
遏制“毒拖鞋”,需要多方协同发力。首先,监管部门应织密执法网络,将日常抽检与专项整治相结合,重点排查低价、“三无”产品的生产源头和销售渠道;对违规企业实行“黑名单”制度,大幅提高违法成本,让商家不敢触碰红线。其次,行业协会需加强自律,推动建立更严格的行业标准,引导企业采用环保无害材料,以品质而非低价参与市场竞争。此外,媒体与公益组织应加大科普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有害物质的认知,形成“劣币”无处遁形的社会氛围。
儿童是家庭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一双“毒拖鞋”看似微不足道,却折射出对儿童健康的漠视与责任的缺失。守护孩子的健康,不能仅靠家长的小心翼翼,更需要商家的良知、监管的决心和社会的合力。唯有多方携手,才能让孩子们远离“毒拖鞋”的威胁,在安全、健康的环境中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