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5年06月10日

麻江县兰山村:

多元产业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本报讯 (通讯员 赵华甫) 仲夏时节,走进麻江县谷硐镇兰山村花卉种植基地,百合、玫瑰、绣球等竞相绽放,花香四溢,令人心旷神怡。基地背靠2000亩国储林,珍稀红豆杉与浪漫花海遥相呼应,自然风光与田园气息相融,成为市民周末踏青、拍照打卡的理想之地。

兰山村位于谷硐镇东部,距麻江县城25公里,下辖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034人,居住着苗族、汉族、畲族、布依族等多个民族。相传古时此地盛产蓝靛,成熟时节筑塘泡制,沉淀为靛,曾作为贡品缴纳土司府,以抵烟粮税赋,故称“打兰山”,后简称“兰山”。该村生态环境良好,海拔适中,气候温润,交通便利,土壤条件优越,具备发展多元化产业的良好基础。

近年来,兰山村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形成了蕨菜、魔芋、花卉、中药材等多点开花的产业格局,有效带动了群众增收致富。

在蕨菜产业发展方面,2018年兰山村与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建立帮扶合作关系,争取到65万元资金建成农特产品加工厂,实现了从采摘到加工的一体化发展。2021年,成功引进安徽省旌德县朝辉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线,实现校地企三方联动,破解了蕨菜收购、加工、销售难题。每年3月至5月采收季节,全村200多户、500余位村民参与采摘,年产鲜蕨菜约70万斤,助农增收达80万元,同时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增收8万元以上。

在魔芋产业方面,兰山村探索出“党委政府+公司+农户+基地”的发展模式。依托当地适宜林下种植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推动魔芋规模化种植。村集体定期组织技术培训,提升种植水平;采挖后的魔芋由村内加工厂进行初加工,并销往云南、四川、广东等地,形成稳定产业链。

花卉产业则得益于东西部协作机制和南京农业大学的技术支持。自2021年起,兰山村建成占地40亩的花卉种植基地,目前已辐射周边种植面积达200余亩,种植牡丹、芍药、百合等各类花卉逾3万盆。产业起步阶段,基地每天吸纳脱贫户务工10余人次,年发放务工工资7至8万元,既解决了就业问题,又提升了群众收入水平。

此外,兰山村积极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形成千亩林下中药材基地,主要种植太子参、天门冬、灵芝、仙茅、黄精等品种。采用“党支部+企业+农户”模式,农户通过土地流转获得租金、基地务工获取薪金、学习技术实现长效增收,实现多方共赢。2023年,兰山村集体经济收入近80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万元。

如今的兰山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百姓富足,正朝着高质量发展方向稳步前行。多元特色产业的发展不仅激活了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也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活力,描绘出一幅宜居宜业、富裕美丽的现代乡村画卷。

(备注:1亩=0.0667公顷)

--> 2025-06-10 麻江县兰山村: 1 1 黔东南日报 c297412.html 1 多元产业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