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莫桥珍) 初夏,当清晨的阳光洒在凯里市白午街道振兴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时,小区门口的“幸福车间”里缝纫机“哒哒哒”声此起彼伏。这个由振兴社区引入的玩具加工车间,宛如一把暖心钥匙,开启了易地搬迁群众“家门口就业”的幸福之门,为安置点的妇女们撑起了一片温暖天地。
车间内,20余名女工手法熟练,裁剪布料、填充空气,工序有条不紊,一个个可爱的玩具在巧手下诞生。“以前照顾孩子和上班总是不能兼顾,现在在楼下就有班上,接送孩子、回家做饭都不耽误。”正在缝制玩具的龙大姐告诉笔者。
据车间负责人介绍,该车间采用订单式生产模式,工作时间十分灵活,员工月均收入3000元左右,这样的工作模式特别适合需要照顾家庭的妇女群体。他指着墙上新张贴的招工启事,热情地向过往居民招手示意:“我们目前还有15个岗位空缺,欢迎更多群众加入我们,一起在这里创造美好生活!”
“上个月我发了3000元工资,给孩子买了新书包,剩下的拿去存了。在这里上班工作时间灵活自由,午休时间还能回家照顾老人,这份工作太适合我们了。”振兴社区居民杨秀音开心地说。
“引入帮扶车间不仅为社区的搬迁群众带来了稳定的收入来源,更重要的是,让大家在这个新家园找到了归属感,真正实现了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看着帮扶车间的忙碌景象,振兴社区党组织书记龙昌洋欣慰地表示。
未来,振兴社区将持续关注群众需求,进一步扩大帮扶车间规模,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助力更多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梦想,携手开启美好生活的崭新篇章。